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天然气价格该与国际接轨吗

  多位能源专家表示目前我国的天然气价格与国际水平相比明显偏低,如何确定其价格是我国天然气工业进一步发展面临的重要挑战。在4日召开的“全球智库峰会———中国能源高峰论坛”上,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与生产分公司副总经理马新华在发言中介绍,去年,我国国内天然气的平均出厂价只有0.93元/立方米,相当于原油价格21美元/桶。从明年开始,中石油的中亚管道到中国的边境价为2元/立方米以上,输到四川长庆油田的价格就要在2.5元/立方米左右,是目前价格的两倍以上。(7月5日《新京报》)

  如果说,天然气的市场价格确实偏低,抑制了生产者的积极性,通过涨价来调节,必须要经过以下的程序:一是经过公开的成本核算,取得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确认,证明现有的天然气价格确实过低;二是必须经过合法和充分的价格听证,取得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充分博弈达到共识;三是由相关职能部门(如发改委)公布涨价幅度和涨价起始日期。

  这些程序还不是全部,由于能源价格的敏感性,还必须考虑到国际能源价格、国内宏观经济运行和消费者的承受力。就像成品油价格,自2008年度形成新的价格机制和年初消费税调整后,兼顾市场和制度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依然争议不断。原因就在于,这之后的4次成品油调价让消费者感到市场和制度并未带来公平。

  而让消费者感到最不公平的就是和国外成品油价格比对,特别是和美国和欧洲国家的成品油价格对比。据悉,目前全美的平均油价为2.64美元/加仑。按照美元对人民币最新汇率,相当于4.77元/升,这一价格要比目前全国93号汽油平均低了1元还多。而美国人均收入是中国的12倍,相比之下,这一价格差对中国的私车族而言显然是负担过重了。

  遗憾的是,无论是能源专家、成品油生产企业抑或是成品油定价部门,都忌讳和回避与国际接轨。很遗憾也很讽刺的是,在天然气价格问题上,相关人士却大张旗鼓地主张与国际接轨,为天然气涨价制造舆论。这种选择性的经济人自利,不仅让相关人士举证的能源价格数据和市场走向失去信义,也暴露了一种利用市场而非尊重市场的机会主义悖论。

  事实上,与国际接轨也好,形成符合市场规律的能源定价机制也罢,蕴含的市场精髓都是因时而动、动态调整的辩证精神,目的是实现市场供求的平衡和确保利益各方的对等公正,而非被异化为一种偏离公正的“权力”或“工具”,为特殊群体或阶层服务,让公众埋单。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国能源企业的特殊性,每年都获中央财政的大量补贴。这意味着,无论成品油还是天然气,其价格水平都不能完全随市场波动,还必须考虑其价格的公共属性。须知,纳税人已经通过中央财政“预付”了市场补贴。不顾这一事实而大谈市场和国际接轨,不啻制造市场悖论的迷局。 张敬伟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