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抑制部分行业复苏,中国亟须更大话语权
40美元、50美元、60美元、70美元……2009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在企稳的道路上步履蹒跚,作为经济“血液”的国际原油价格却一路上行。
而就在2009年上半年的最后一天,国家发改委将国内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每吨分别上调600元。这已是上半年第三次上调成品油价。国内油价上调之频、幅度之大,成为人们关注和争议的焦点。
经济整体低迷,而油价一路走高,背后有何原因?对正在企稳回升的中国经济造成哪些冲击?应对的出路又在哪里?
玄 机 背离经济基本面和正常供需
从经济学原理上说,决定价格涨跌的因素是供需关系,但国际油价的走势从来都没这么简单。
2008年,国际油价经历了“过山车”式行情,上半年涨至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高点,下半年又跌至每桶30多美元。
今年初,国际油价从又迎来一波震荡攀升的行情:从40美元到70美元,一个个关口不断被突破。
“去年上半年国际油价疯狂上涨,投机的成分可能更大一些;而这一轮油价涨幅这么大,其核心可以用一个词来代表,那就是‘预期’。”长期关注国际油价走势的社科院亚太所所长李向阳说。
去年底以来,为了挽救处于低谷中的经济,世界各国相继推出前所未有的刺激计划,特别是采取了定量宽松的货币政策。
“经过一番努力,世界经济自由落体式的下滑基本结束,一些国家出现了好的苗头。虽然需求并没有恢复,但市场向好的预期,推动油价开始反弹。”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说。
除了对全球经济前景看好的预期外,市场上充裕的资金加剧了投资者对未来通货膨胀和美元贬值的预期,为了规避风险将资金大量投入大宗商品特别是石油市场。而欧佩克有关减产的表态和行动,也给需求者一个市场供应可能减少的预期。
从整体上看,世界经济继续下滑、更加恶化的趋势似乎止住了。“但世界经济复苏将较为缓慢且易于反复,原油价格不具备大幅上涨的经济基本面基础。”人民银行原驻纽约投资战略师彭俊明博士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未来石油需求的增加是季节性因素大于基本面因素。
冲 击 部分纺织企业被迫停购石化产品
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波动,越来越牵动着我国经济的神经。
经济中的微观个体和相关行业,对油价的波动十分敏感。
于近日投产的中海油惠州炼油项目,是中海油独资兴建的第一个大型石化下游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组副总经理赵岩告诉新华社记者,中海油惠州炼油刚一上马,就面临炼油利润能否保证以及下游市场需求萎缩两大难题。
6月30日成品油价格的上调,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炼油企业的经营压力。但围绕着整个石化产业链条,生产经营困难的情况在包括化工、轻工、纺织等在内的下游行业普遍出现。
珠海新际玩具有限公司是跨国企业麦当劳的供货商。公司经理潘先生告诉记者,生产塑料玩具的主要原材料塑胶价格近期比年初上涨了20%至40%,而提供给客户的产品价格并没有提高,公司的利润大幅缩减。此外,由于企业主要面向出口,今年以来油价几次调整后,运费成本也比年初增加了20%左右。
再看纺织行业,其30%以上的增长靠出口拉动,行业利润率微薄,仅有2%至5%,企业自身消化原料价格上涨的能力较弱。今年4月份,石化产品价格上涨一度使得一些纺织企业被迫停止购买。
与2008年油价上涨主要带来成本压力不同的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的更大压力是全球经济下滑以及总需求萎缩。
“当前市场的信心仍非常脆弱,如果油价继续攀升的话,刚显现复苏苗头的一些行业将受到更多冲击,对经济整体走向复苏有着较大的不利影响。”李向阳说。
应对
我国在油气领域频现“大手笔”
“国际油价剧变和高位运行的时代,如何变被动为主动,在国际石油市场中获得更大的话语权,成为我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前所长周大地说。
6月24日,中国石化集团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与总部位于瑞士的Addax石油公司达成协议,拟现金收购该公司全部股份。此前几天,中国石油子公司完成了对新加坡石油公司45.51%股份的收购。
除海外并购外,我国今年在油气资源领域的国际合作也频现“大手笔”:与俄罗斯、巴西、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等国签署了一系列“贷款换石油”协议;在中俄贷款换石油协议的基础上,谈判十余年的中俄原油管道也“修成正果”;中缅原油管道项目亦于近日签署谅解备忘录。
“构建石油来源的多元化,是增强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性,增强在国际石油市场的话语权的重大尝试。”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信息与市场部副主任祝昉表示。
争取更多的话语权,除了从提高石油供应方面去努力,更要在生产、销售、运输、冶炼、储存、储备等各环节提高战略应对能力。
2008年底,我国规划的首批四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库容达2680万立方米的国家石油储备二期工程规划也已经出炉,今年将陆续开工建设。
“加速发展石油储备,能够缓冲国际油价的异常波动。除了强化政府储备,也应考虑如何利用好商业储备。”李向阳建议。
祝昉认为,我国可以考虑在国内建立自己的期货市场,这对提高我国石油话语权有很大意义。
“推进新能源技术研发,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经济,是中国在这次金融危机中最应该抓住的机遇,也是应对能源‘瓶颈’的根本之策。”彭俊明说。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