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通胀预期下的楼市暴涨是不是一个真实的谎言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0日 17:47  新民周刊

  撰稿·张  静 (记者)

  杨少锋: 房价再度暴涨已在所难免

  众多专家因为房价已经超出普通老百姓购买力为由,认定房价还将继续下跌。但事实上,当前房地产的回暖已经是不可否认。一季度全国30个重点跟踪的城市,近九成成交面积环比上涨,总成交面积环比增幅超过50%。北京、上海、天津、深圳、广州楼市成交面积纷纷创下了近几年同期最高水平。“小阳春”的持续已经成为事实。

  这一轮房地产迅速回暖的根本原因,从房地产市场自身来看,一是首付下调释放出了大量的刚性购买需求;二是年前房价的大幅下调让许多购房者认为抄底时机已到;三是一系列刺激楼市消费需求的调控政策起到了刺激需求的效应。

  而最根本的原因,为当前的货币政策。

  为了抵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08年10月起,中央政府迅速调整了货币政策,开始向市场大幅注入流动性。   信贷的快速增长曾让市场开始担忧央行货币政策或许会有所变化,但考虑到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得到本质的改善,宏观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就业压力迫使中央政府不得不将扩大内需、解决就业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笔者预计,在本年内央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都将得到贯彻。

  如果未来几个月央行不改变货币政策,即便按照最保守的估计,以每月3000亿元的信贷增幅,今年全年信贷增幅也将超过8万亿元人民币,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与此同时,美国、欧盟、日本都几乎同中国一样采取增加货币供应量来对抗金融危机,全球央行几乎同步开动印钞机,大量的钞票在短期内涌入市场,其必然结果一定是全球经济将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迅速转型,未来一年内,全球经济体的流动性将再次达到历史顶峰。

  货币供应量短期大幅增加,而短期内社会商品总量却没有明显增加,结果一定就是商品价格的大幅上涨,这种大涨通常是以固定资产价格的暴涨为序幕的。

  一方面,银根的放松使得众多的房企脱离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由此有了大幅提价的勇气,以北京楼市为例,进入5月,新开盘的项目几乎都提高了价格。

  另一方面,一些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开始把大量的资金投入股市、楼市,以抵御通货膨胀可能导致的资金缩水。

  这些因素加上国家此前刺激房地产消费的减少房地产交易税、降低首付比例等政策,房地产需求的大幅回暖已经大势不可逆转,中国房价再度暴涨已不可避免。

  (作者为联大四方房地产经纪公司董事总经理,著名地产评论人士)

  牛刀:通胀传导到房价至少需要三年

  避险?通胀预期,制造恐慌,诱导老百姓都去哄抬房价,最后房价大跌,很多人会欲哭无泪。

  绝大多数人不知道通货膨胀什么时候会来,究竟是什么幅度,对房价的影响有多大?心里只有一个盲目的想法,那就是未来经济的主流就是通货膨胀,把钱投放到住宅上是最稳妥的保值方式。

  想法大体没错。但是,有两个基本前提:一个前提是现行房价泡沫的严重程度与住宅保值的水准,如果现行房价没有泡沫,那买房子是保值的,如果现行房价泡沫过大,那就要考虑通胀的消化能力;二是未来中期经济走向决定房价是否有保值的可能。后者是一个时间成本的问题。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基本前提,现行房价泡沫的严重程度。相对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居民购买力而言,中国房价泡沫平均40%以上,有的城市达到60%,后者消化5%以上的严重通货膨胀需要12年。事实上,从中国社会的两极分化的现实出发,通货膨胀3个月,央行就要加息;通货膨胀6个月,银根就要全面紧缩,没有哪个领导人敢承担长期通货膨胀的责任。

  第二个基本前提是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将完成从调整到复苏的过程,开始进入新一轮繁荣周期。从宏观经济的发展来说,我们已经没有选择,只有设法扩大消费,才能激活实体经济。而要实现国内消费的增长只有让居民的被动投资改为主动消费。因此,房地产的开发模式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根本的转型,房价上涨的速度没有任何理由会高于GDP增长速度,如果加上通货膨胀的因素,住宅不仅不能保值,还有一个很长时间的贬值过程。

  很多人不了解中国的国情,一看见加印了钞票,马上联想到通货膨胀,中国的国情是这些钞票要填补地方政府债务和进行无效能的投资,这是一个天大的窟窿,也是我们目前所看见的,新增了5万多亿的贷款,而实体经济依然奄奄一息的主要原因。因为政府投资效能的低下,新增贷款传导到物价上需要很长时间,等你传导到物价上,可能整个涨价的环境因素都变了。

  那么,现在新增贷款传导到房价上需要多少时间呢?我认为,最少需要三年。现在局部城市房价的上涨,基本是靠忽悠出来的。如果客观理性一点,即使央行超常规发行货币,今明两年一点通胀的可能性都没有。现在市场上制造的通胀预期,是借央行大规模发行货币之机的一种炒作,是对市场的严重误导。现在以通胀预期诱导买家入市,是对老百姓财富的搜刮,是对市场的严重误导,也是中国楼市又一个惊天骗局。

  (作者为《深圳特区报·地产》主编,著名地产评论人士)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