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钢铁业博弈之怪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14日 16:17  现代物流报

  编 者 按

  突如其来的金融风暴,使中国的钢铁行业进入了严冬。在咄咄逼人的危机面前,许多钢铁企业陷入难以为继的泥潭。由于钢铁产能过剩,钢铁产品供过于求,产品库存大幅增加,钢材价格出现倒挂,企业经营持续亏损,企业面临生死存亡关口。

  为了使钢铁企业渡过难关,中央推出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划指出,加快钢铁产业调整振兴,必须以控制总量、淘汰落后、联合重组、技术改造、优化布局为重点,推动钢铁产业由大变强。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压力下,钢企要在逆境重生,一场生存背后的博弈也在悄然进行。

    记者 杨世新 实习记者 王成应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把控制总量、淘汰落后放在首位,今年的钢材市场价格趋势的决定权在于产能的控制上,如果产能继续释放,钢材价格仍会在低迷中运行。

  ——钢铁业内专家许中波博士

  政企 “躲猫猫”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对于2009年的钢铁产量作出了硬性指标,2009年我国粗钢产量4.6亿吨,同比下降8%。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强调,钢铁业要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控制产量。

  钢铁业控制产能是首要问题,但也是最难实现的,近几年来,我国钢铁行业陷入越控制产能越大的政策怪圈。 “从2005年到现在,每年的钢铁产量增量都要在几千万吨,国家发改革委屡屡发文,但最终都是无果而终。”业内人士对于控制钢铁业产能表示了担忧。

  “淘汰落后产能与地方GDP挂钩紧密,地方政府为了追求GDP,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延续和保护了落后产能。”所以说,年年喊淘汰落后产能,年年降不下来,落后产能就像一只打不死的老虎。

  记得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名誉会长吴溪淳曾在某钢铁研讨大会上讲,今年我们要淘汰落后产能,可有的省份产能还在增加,看了你们的数据,这几千万吨产能是怎么回事,你们算一算账吧!

  “一些企业为了钻政策的空隙,将原属淘汰范畴的300立方米以下的改扩建成300立方米以上的高炉,将20吨以下改扩建成20吨以上的转炉项目。” 在采访中,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说,这就是过去几年来,中国钢铁行业一直延续着 “越淘汰产能越大”怪圈的根由。

  “只要市场形势稍有好转,企业就会加大生产力度,这么多的企业,要想统一管理不可能,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谁都不肯先减产,生怕自己降了别人不降,吃了亏。”

  采访中,有中小型钢铁企业的销售人员向记者反映,一些小钢厂生产成本更低,灵活性高,市场形势一好就点火开炉,价格降了就停产放假。“这些小钢厂虽然属于落后产能,但对地方政府而言却是利税大户,地方政府并不愿意让它们淘汰。”所以,虽然国家定下了明确的淘汰标准,但实际执行起来比较困难。在产能限控上,企业对此采用起 “躲猫猫”战术。

  “也正是这一部分产能,使得市场秩序长时间难以恢复,这个问题说了很长时间了,什么时候解决是未知数。”一大型钢铁企业相关人员对记者说。

  按照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要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力度。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 “国家应该再出台更具体的细则,让这些落后产能得不到政策的保护,企业也再不好 ‘躲猫猫’。”业内人士这样说道。

  钢材价格一旦回升,钢铁产量就会随着上升;但产量一上来,价格就又会下落。从近几个月的钢材市场运行中,我们可以看出这种 “W”型的市场走势,市场价格走势反映了产能和价格是在这种交替和矛盾中前行。——钢铁业内人士如是说

  量价陷 “怪圈”

  有关钢铁专家认为,要实现钢铁业健康发展,就必须严格控制产量。“控制住钢材产量,价格方能回升。”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认为,要使钢材市场价格回升到钢铁行业不亏损并有微利,关键是搞好产需平衡,控制产量和控制原料采购成本。

  《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了明确的产量控制目标——加大价格调控力度,严格控制产能产出,大力提高钢铁行业的集中度。

  近几年,钢铁业在 “产能—价格——产能”的怪圈里一直挣扎着。价格上来后,产能随之暴发性增长,比如板材产能的高度增长,就是随着价格上来的。我们看到,近两年热板产能过度释放带来的是价格大幅下滑,结果是板材价格低于线材价格,长线不长,短线不短,这也成为了这两年我国钢铁业的一个怪现象。

  如何逃离这个 “怪圈”,企业和业内都在纷纷寻找 “解术”,钢铁业淘汰落后应该和结构调整一起抓。目前,我国钢铁结构失衡现象突出,比如说长线和短线品种的结构就出现了严重失衡,高端的板材品种过剩程度已经超过了低端的长材。专家认为,解决行业结构失衡问题,要切合中国的实际,在产业政策指导下,按照科学发展、永续发展的原则制定和执行政策。

  “按照订单生产,以销定产,企业不但没有亏损,在危机面前,一季度我们实现赢利2个亿。”就在前不久,记者采访南钢董事长杨思明时,他说出以上这样的话,他说话的底气很足,让人觉得企业应对危机的 “回天有术”。

  “应对危机的方法就是,钢铁企业要针对市场需求,该减产的要减产,如果大家都不想减产,那么肯定是供大于求,最后大家都要亏。”北京梅塔科咨询服务有限公司总裁许中波博士认为。

  控制产量是钢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需求不足是当前钢铁行业必须承认的现实,要使钢材市场价格回升到钢铁行业不亏损并有微利的水平,关键是搞好产需平衡。——中钢协名誉会长吴溪淳

  供需难平衡

  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粗钢产能达到6.6亿吨,过剩产能约有1亿吨。

  “控制产量是钢铁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吴溪淳说,中国粗钢产量已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我国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

  钢铁业产能过剩的不利影响一季度已经显现。一季度末,国内市场钢材价格同比下降31.42%。全国72户大中型钢铁企业,利润整体亏损33.08亿元。对此,中钢协常务副会长罗冰生指出,产能过剩、需求萎缩是一季度钢铁企业亏损,生产出现困难的主要原因。这将促使行业部门再次加大对钢铁行业的淘汰力度。

  “需求不足是当前钢铁行业必须承认的现实,而只有供需达到平衡时,钢材价格才有可能触底并反转。”当前的市场形势不仅要靠政府出手,更关键的是企业要出手。 “企业动了真力气,控制产能才能落到实处。”

  控制钢铁企业产能已经迫在眉睫,不论是靠政府的有形之手理性调控,还是市场无形之手的自发调整,最终要达到这个平衡点。

  政府的调控让企业少一些盲目,多一些从容;而若要靠市场调控,企业付出的代价就要高多了。

  “进入5月份后钢铁产品价格行情趋于平稳,但波动无处不在,钢铁市场回暖仍需时日。”在采访中,业内人士对钢材价格仍然忧心忡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