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胜
一边是居高不下的产能,一边是连续两个季度的亏损,钢铁业就是亏损也不减产!
有人说GDP的增长压力让钢厂硬着头皮赔本赚吆喝;也有人说大钢厂想减产,但小钢厂增产,所以大家都不减产。官方的说法认为,高产能能打压钢价,形成倒逼机制,从而推动落后产能淘汰。
3月份,大中型钢厂19亿元的亏损额比2月份有所放大,整个一季度钢厂的亏损额超过30亿元。相对于去年四季度亏损额476亿元,钢厂的亏损幅度已经大大收窄。不过,4月份钢价继续下行,钢厂赢利状况不会得到好转。
由于钢铁产能的膨胀,钢材库存一度达到历史高点,在市场需求没有得到根本好转的情况下,产能的释放最终导致钢价下行,除了部分板材外,绝大多数钢材品种已经创下两年来的新低。
显然,钢价下行已经对钢厂形成经营压力,不过,我们没有看到减产的信号。
4月22日,中钢协组织的大中型钢厂生产经营工作会议悄悄落幕。备受舆论关注的“限产减产”并没有成为当天的主要议题,钢协劝导式的建议并没有形成共识。可以预见,大钢厂“亏损不减产”的怪现象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最新消息,4月上旬,钢协统计的大中型钢厂的日产粗钢量达到141.4万吨,相当于年产5.16亿吨的粗钢水平,这样的产量显然高估了市场需求的真实能力。一季度,我国粗钢产能达到12761万吨,同比增长2.66%。而欧美日韩企业已减产40%-50%。
大钢厂不减产其实很无奈。一季度中小钢厂的产量占全国钢产量的52%。相对于大钢厂,他们有成本优势,有原材料优势。当大钢厂稍微减产钢价得到支撑时,中小钢厂就会开足马力生产。事实上,河北的中小钢厂已经在满负荷生产。铁矿石与焦煤价格的下行,给他们喘息的机会,尽管利润很薄,但生产总比不生产强。一些中型钢厂甚喊出“让利不让市场”的口号。
可以预见,今后一段时间内,大钢厂在亏损与微利之间寻找生存的空间,与中小钢厂之间的博弈已经无法避免。有官方人士认为,目前,国内钢厂的生产水平可以遏制钢价,这样会给许多低水平的钢铁产能形成压力,会自然淘汰一批落后产能。这样的期待要实现,时间可能会被拉长。
不过,我们注意到,政府部门对淘汰低水平、落后产能的实施细则正在制定中。
大钢厂的苦衷很多,保增长的压力是推脱不了的社会责任,而宽松的银行信贷也给了钢厂维持高位生产水平的底气,但这些并不是中国钢铁业真实的生存状况。市场的力量要真正显现,可能还需要一段更长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