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
近日,国家发改委协调电煤价格的方案据传被遭到煤炭企业的排斥,始终无法达成协议。电力企业在经历了2008年煤炭价格大涨之后,饱受电煤成本居高不下的困扰,在煤电矛盾日益突出、行业利润分化严重的形势下,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对电力体制的改革上,煤电联营似乎是个更可行的办法。更何况在国家层面上对于这种方式也是持肯定和支持态度。
伴随煤电联营甚至煤电一体化如火如荼的展开,是否能够有效的解决当前的煤电矛盾呢?诸多迹象表明,长期以来煤电联营中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拉郎配现象仍然存在,虽然比较过去的煤电联营有一定的进步,但这只是基于不触动双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上的联营,另一方面,煤电双方对于联营的态度往往难以达成一致,像是在做“跷跷板”游戏,当煤价涨了,煤企不干了,而煤价跌了,电企又觉得不划算了,一个对双方都适合的平衡点往往只是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而现在寻求联营的主动方则更多的落在电企头上。
对电力企业而言,确保煤炭资源供给将是决定煤电联营是否成功的关键要素,这就要保证电力企业在联营中拥有对煤炭资源的话语权,而这并非易事。单纯从煤电联营的定义去看,如今的许多煤电双方的确实现了联营,但是从实际效能出发,仅仅参股并不意味着电力企业就具有很强的话语权,煤电联营的目的在于保障发电厂的煤炭供应,在没有得到控股权之前,电厂仍然要面临煤炭供应风险。而作为最重要的企业财富,煤炭企业怎会轻易的将煤矿控股权转让出去?
在面临煤炭企业的抵触情绪时,电力企业直接购买煤矿的兴趣应该比参股更强烈一些,屡屡被提及的煤电一体化也正是对这一思路的体现,不过在购买煤矿资源方面电力企业同样存在难以逾越的障碍,优良的煤炭资源早被分配完毕,电力企业可选择的余地非常有限,加之在以煤炭经济为主导的区域,地方政府也往往会倾向于保障煤炭企业的利益。虽然目前新疆地区煤炭资源丰富且进入难度较小,但是由于地处偏远,电网配套设施不完善,发电成本和运输成本对于电力企业而言未必划算。同时电力企业开发煤炭资源时要面临技术、经验等方面的壁垒,同时又要承担投资开矿周期长的风险,这也是为什么几大电力集团很早就已经进入煤炭生产领域,但是效果却并非明显的重要原因。
从煤炭企业方来看,进行煤电联营的动力更多的是出自为将来的煤炭销售作保障,并不急迫,同时,由于电力体制改革进展缓慢,计划电抑制了煤炭供应价格,这对于煤炭价格已经日益靠近市场化的煤企而言反而成了累赘,加之经过2008年的煤价高涨,煤企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大大增强,对于联营的积极性势必要被削弱。在当前的形势下,电力企业与煤炭企业合作开发煤矿并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缺乏优势。退一步说,即便联营成功,如果市场形势发生骤变,煤价大涨或者大跌都会影响到双方是否严格履行责任,毕竟去年煤价大涨时煤企减少对电厂的长协煤供应转而投向市场的例子并不少见。
最近一段时期引发对煤电联营提速的猜想可能源自神华和华润的合作上,神华和华润签订了一份战略合作协议,将在未来五年内在煤炭、电力、燃气、房地产等领域开展多层次的全面战略合作。虽然目前无法了解更详尽的相关内容,但是笔者认为这并不能说明华润在争取煤炭资源方面前进了多少,对于神华而言,资金、技术实力并不存在问题,且本身所拥有的煤炭资源质地都比较优良,与华润的合作相信更多的是建立在为保障自身煤炭销售以及利用开发的基础之上,其中签订的5年8500万吨电煤供应协议更谈不上煤电联营的概念,充其量只是一份价格没有确定的长期供应合同,并不具备煤电联营的属性。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煤电联营将会逐渐铺开,但是对于煤炭资源的核心领域双方恐怕仍难达成共识,煤电双方所展开的合作距真正的煤电联营还存在差异,煤电矛盾只是在表面上得到缓解,根本问题仍然要归结到市场煤计划电的体制纠葛上,反过来说电力体制得到解决后煤电联营对于电力企业又会失去了吸引力,毕竟电力企业进入煤炭领域可以说是被逼出来的。更何况还有运输这道难以逾越的鸿沟。综上所述,多年来煤电联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仍然存在,煤电双方如果难以实现深度联营的话,那么未来当煤电联营大面积展开的时候或许会发现,联营所展现的效果未必有当初想象的那么理想。
(作者为煤炭行业分析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