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群舒
几天前,国家发改委称,“因为近一段时间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上升”,从3月25日起,国内汽油、柴油价格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消息一出,各方热议。议论焦点并非涨价多少,而在于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油价之间“跟涨不跟跌”。
据业内人士统计,4年来国内油价涨跌13次,其中9次涨价,4次降价。显然,涨价次数多、降价次数少。具体来看,每当国际油价上涨,国内成品油价格往往是迅速跟进“完全反映”。而当国际油价下跌,国内成品油价格往往“闷头不响”,千呼万唤之后,也只是部分反应。以2008年12月19日成品油降价为例,国内汽油出厂价降低13.8%,柴油出厂价降低18%,航空煤油降低32%,这是4年来降幅最大的一次降价。可是,同期国际油价已经从每桶147美元降至40美元,降幅超过66%。两者相比,国内油价的下调不过是走走过场。在这种情况下,近期国际油价略有上升,国内油价就急不可待地“跟涨”,怎能不让人议论纷纷?
在其他领域,类似“跟涨不跟跌”的情况也有很多。去年10月27日房贷新政出台,国内掀起了存量房贷打7折的呼声。这本是一件减轻贷款买房者负担的好事。然而,大大小小的银行迟迟不推出细则。眼看到了年初,细则出台,五花八门的附加条件也接踵而来。比如,不提出申请的不办,信用记录不“过关”的不办,贷款金额不达标的不办,两三年内提前还款的不办……诸如此类。少数银行甚至提出,不存10万元、20万元也不办……林林总总的要求,让贷款人“过五关斩六将”。据笔者所知,即便是完全达标的优质客户,很多也是到3月底才真正实现7折优惠,此时距离新政出台,已经足足过去了5个月。笔者不禁要问,过去政府推出有利于银行的举措,银行的效率咋就那么高,总能在第一时间迅速推出,而且加班加点也在所不惜?
涨价与降价,本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但一来一去之间,有关部门、有关企业的态度截然不同,不由令人感慨。规章制度的调整,标准理应统一,不能说有利于自身利益的就迅速到位,有损于自身利益的就拖拖拉拉。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影响蔓延,百姓精打细算过日子,涉及利益格局的调整,更要平衡各方利益,千万不能搞“双重标准”,让广大消费者有苦说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