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评论 >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收购汇源 > 正文
商务部禁止可口可乐并购汇源是在促进商业竞争吗?
一块到嘴的肥肉飞走了,你再也想不到现在有谁会比朱新礼更郁闷的了。
他用了16年把汇源这个品牌打造成了国内果汁饮料行业里的领头羊。在他想要以集团旗下的上市公司为代价从可口可乐那获取一笔相当可观的资金,从而去建立一个庞大的果树栽培基地、走向果汁行业上游时,商务部却斩断了他的这个梦想。
商务部的判断是可口可乐以178亿港币收购汇源(1886.HK)构成了垄断,以此禁止了中国饮料行业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并购案。
这也是反垄断法自颁布后的第一起被否决的审查案件,其参照意义可想而知。但这一判决结果却引来了不少专家学者的争论—商务部给出的理由似乎并不那么能站得住脚。
商务部的理由是,如果收购成功,可口可乐将有能力把其在碳酸饮料行业的支配地位传导到果汁行业,其对果汁市场的控制力会明显增强,使其它企业没有能力再进入这个市场,这将会挤压国内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抑制国内其它企业参与果汁市场的竞争。
这些担忧并不是完全不存在。可口可乐的确会把一些既有优势传递给汇源,比如优秀的管理和国际化运作经验,成熟的渠道和品牌推广力度。但仅凭这些优势就能帮助可口可乐在果汁市场形成支配和垄断地位吗?
让我们来看看可口可乐一直在中国所做的事情吧。实际上,由于碳酸饮料市场增长趋缓,多年来,可口可乐一直在尝试进入其他细分饮料市场,以求拓宽自己的发展之路。但你可以看到,它在中国市场花费了10年的时间去打造矿泉水和茶饮料产品,却做得都很不成功—至少与其国际巨头的身份不符,甚至还被农夫山泉、娃哈哈、统一和康师傅等后来者赶超。可见,把碳酸领域的优势传导到其他细分饮料领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其存在也没有断绝后来者的竞争机会。
那么果汁饮料是一个难以进入的市场吗?这个市场已经实现了完全竞争,由于其原料主要依赖进口(因为中国的果树种植园还没有获得科学的大规模发展,这也正是朱新礼想要做的事情)、生产线简单,因此进入这个市场的门槛算不上很高。要想对这样的一个市场进行垄断,可口可乐必须得牢牢把握其上游果树种植园和下游所有卖场渠道,但显然它不可能做到这一切。
《反垄断法》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我们可以看到颁布了这项法令已有百年的美国是怎样做的。当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在产业内形成了高度垄断,控制了价格,严重影响到其他公司和行业的利益,美国最高法院以垄断之名将其解散,强行将其拆分成40个拥有独立董事会的小公司。
当然,可口可乐对汇源的并购还没有上升到国家利益的层面,但它作为一个反垄断的案例却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行业并购的思考。
首先,目前跨行业的并购日趋减少了—你不能指望可口可乐去并购一家服装公司—那么,像可口可乐这样的巨头究竟还被允许进行行业内的并购吗?
其次,类似的细分行业要怎样快速发展、迈向国际化?对于任何一个细分行业而言,其领头公司的创始人究竟如何才能获得全身而退的机会?如果可口可乐没有资格来并购汇源,那么谁有?有资格的人又出得起这个价钱吗?
从这个角度来看,商务部的判决恐怕并没能促进商业竞争,真正受益者无非是那些逊色于行业领袖的公司,并让一些拥有狭隘民族意识的人再次获得了满足。民族品牌总处于被保护的地位,但品牌的创始人谁来保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