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企抗压的段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3月19日 14:23  《鄂商》杂志

  李玉申

  随着东星航空“折翅”,兰世立被协助调查,自1月初便沸沸扬扬的“中航洽购东星航空”一事留下更多悬念。对财大气粗的中航集团来说,此役如能顺利告捷,只是其战略布局中的一次小小跃进,但对民企东星集团来说,无异于失去半壁江山。

  3年前东星航空高调亮相时,我便和兰世立有过一次长谈。当时,他对东星航空寄予厚望,梦想打造中国的“维珍”和“西南航空”,而今天兰世立却欲将航空业务拱手他人,那真正原因只有一个:东星航空正面临难以承受之重。

  其中的压力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东星最缺的还是钱。当年能以区区数千万元撬动上百亿的产业杠杆,进入国家垄断性的民航领域,这里固然有商业固有的波谲云诡,但兰世立也已经把中国民营企业的市场智慧发挥到了极限。作为商人,兰的聪明毋庸置疑,但20多年来涉险无数的东星,这次恐难自保。

  同样的危局之下,国有航空企业则可以靠巨额注资安然过冬,这也再次引发国内民营航空业的集体感慨:民营企业无论已做到哪个层面,仍难与“国企大哥”受同等对待。

  新中国民营经济发韧30年后的今天,人们仍喜欢用“白手起家”、“家族管理”、“急功近利”来评价中国民企的诸多先天不足,但往往忽略了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

  广大中国民企——这些往往从社会底层土壤中破土而出的经济幼苗,成长中的生存压力如影随形:从最初的资金、市场、人才,到慢慢壮大之后的管理、创新、核心竞争力、企业文化、宏观政策等一系列问题。一定程度上,民营企业的抗压能力,直接决定了它们的生死存亡。对此,我们无论是从年前沿海制造企业的大量倒闭,还是从年后东星航空的无奈转手中,都能找到相应依据。

  相比之下,大多国有企业,尤其是重要的大型国有企业,则“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来自政策和资金方面的天然优势,使其在成立之初就“以一棵树的姿态”出现,一旦面临国家的产业调整或者国际同业竞争,国有企业在各项资源配置上的优势则显现出来。而对民营企业家们来说,哪怕面对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出于企业自身实力等因素的局限,他们也只能采取妥协式、渐进式的发展。

  近期《鄂商》关注的另一主角、昔日给国家带来5.5亿美元巨亏的陈久霖,曾在出狱后感慨:如今多家央企的衍生品投机亏损更甚于中航油,管理层却安然无恙。言外之意:如果不是因触犯新加坡法律,我陈久霖未必会入狱3年。

  在当年的中航油事件中,外界评价陈久霖时喜欢用“豪赌”这样的字眼,后来兰世立买飞机,媒体则喜欢用“赌徒”这样的称谓。但细细思量,这两种“赌”其实大不相同:如果说前者是在“为国有资产增值”的幌子下,抱着“成则名留青史,败则国家买单”的心态,那更多民营企业家的赌性,则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作者系《鄂商》杂志主编)

    相关专题:

    东星航空重债停飞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