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徐炜旋
金融危机,煤炭企业低成本扩张的好时机?
“我觉得,目前这种整合很盲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原开滦集团董事长、现任河北省十一届人大常委、城乡建设和环境资源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杨中说,“大基地的建设和大集团的建设,应该是一个政策体系,而现在这种体系没有形成,大集团跟大基地脱节。”
而大基地、大集团,正是中国煤炭业的发展方向。国家计划重点建设13个大型煤炭基地,提高大基地煤炭产量比重,同时,扶持大集团发展,鼓励跨行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合作。
《21世纪》:我国煤炭业已经进行了数年的大整合,而且现在还在持续推进,你觉得目前成效如何?
杨中:实际上,煤炭企业通过收购把集团做大、做强的寥寥无几,成效甚微。
现在所谓“大集团”的组建,很大程度都是政府行为。一般就是把原先几个矿务局合在一起,如黑龙江、山西、河北基本上都存在这种情况,很少是通过资金投入、用市场的手段去整合的。
国有企业从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政府的企业,如果政府不推动,这种整合谁都没法说了算。但这种整合必然增加管理层次和管理成本。现在,很多集团增加了一个层次,但是效益仍然是一家一块,没有形成真正的集团的优势。
《21世纪》:那么,煤炭集团收购兼并其他企业的目的何在?
杨中:我觉得目前这种整合很盲目,只是一味的进行区域性的整合,把集团合并做大。
我们不清楚一味做大是为了什么目的。是想在市场里有话语权,还是品种上有所互补?还是技术管理上输出一个优良企业的文化?这个目的性很差。
《21世纪》:有一些省份的整合,采取的是“大集团托管”的形式,对这种“整合”,你怎么看?
杨中:托管不能算是真正的整合,更不是一种好的整合方式。
托管形式不是淘汰落后、提高生产力,而仅仅是一种责任的划分。如果说是想把大企业的管理输入到小煤矿去,采取托管的方式,是无法达到目的的。因为没有资产的控制权,大集团的监管是苍白无力的。
现在,对大集团有吸引力的就是,托管了以后,产量就增大了,就可以往前排名了,仅仅如此,都是虚幻的东西。
《21世纪》:那么,煤炭业整合应该按照什么模式呢?
杨中:不管是企业还是行业,煤炭整合都是一个大的趋势。我觉得,目前煤炭行业的整合,跟国家提倡的“煤炭健康发展意见”应该是一致的。
就是说,大基地的建设、大集团的建设,跟资源配备应该是一个政策体系,但现在这种政策体系没有形成,大集团跟大基地脱节。有了大基地的概念,但又与资源配置脱节。
《21世纪》:大集团与大基地建设,应该如何协同发展?
杨中:国家既然有“煤炭大基地”这种设想,那就应该以基地为基础,然后以大集团作为一种手段,把相关业务和先进管理经验输入进来,真正形成对基地的支撑。然后,国家再给一定的资源配置。
组建大集团的目的之一,就是形成对大基地的支撑。整合应该在这个目标下进行,不然就是乌合之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