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储备制度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15:47  中国经济时报

  曹新

  战略石油储备是石油消费国应付石油危机的最重要手段,它不仅具有保障供应、减少风险、稳定价格的作用,更着眼于石油的政治后果,力图使本国在国际政治的风云变幻和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取得主动,避免受制于人。显然,战略石油储备已超出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的意义。所以西方国家都把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的首要战略。

  从西方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来看,美、日是建立战略石油储备最早、储备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战略石油储备最终形成了储备7亿桶的能力,可供300天使用。美国的企业石油储备远远超过了政府,占到全国石油储备的2/3。企业石油储备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美国并没有法律规定必须这么做,政府也不干预他们的储备和投放活动,只负责通过公布石油供求信息进行引导。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就建立了战略石油储备制度,并制定了《石油储备法》,通过立法强制国家和企业储备石油。该法规定,政府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90天的石油,民间企业必须储备够全国使用70天的石油。欧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主要特点是建立官民一体化的战略石油储备。1992年,法国石油市场实行自由化,战略石油储备实行官民一体,法国的民间储备、政府储备的比率为75∶25。在德国的“联盟储备”机制中,官民联盟储备量、政府储备、民间储备比率为57∶17∶26。

  美、日、德等国战略石油储备的方式,对于正在着手开始战略石油储备工作的中国具有借鉴意义。而最值得借鉴的则是放开储备,实行战略石油储备与一般商业周转库存相结合,国家储备与民间储备相结合,探索石油战略储备的多元化,积极鼓励藏油于民,在加快中国石油战略储备的同时,建立多元化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势在必行。

  国际油价的下跌也为我国加快建立和完善现代石油储备制度提供了良好时机。当前国际油价的深度下跌并不一定代表全球石油供需紧张趋势发生根本性转变,未来油价上涨仍存在空间。从近期来看,中东地区局势持续紧张、石油输出国组织开始最大规模减产行动、美国股市强劲回升以及美国准备增加原油储备等消息都促使油价回升。国际油价短期可能再度走高。从中长期来看,如果世界经济回暖,国际油价仍将高位运行。国际能源总署(IEA)对外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08》报告认为,目前油价大幅下跌的局面不会持续太久,全球供需紧张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IEA预计,世界整体原油需求量将会从2007年的每天8500万桶上升到2030年的每天1.06亿桶。世界石油峰值研究会主席阿列克列特表示,世界石油生产已经进入“高原期”,日产量将局限在8700万桶左右,此后则将下降。近几年来,我国原油产量增长持续低于消费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进一步扩大。《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08-2015 》预测,到2020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将上升至60%。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现代石油储备制度。

  建立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必须加大中国石油储备的速度和力度。从2003年开始我国正式启动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当时选定的第一批储备基地包括镇海、舟山、大连和黄岛。按照当时的规划,到2008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随着国家石油储备基地一期已“基本建成”,将开始积极推进石油储备二期基地建设,库容将达到2680万立方米合1.7亿桶 。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可用天数为21天,在二期建设完成后可增加为30天左右,日、德、法的石油储备量分别可用于169天、117天和96天。可见,中国石油储备仍然难以保证中国石油安全对石油的需求,必须加大中国石油储备的速度和力度。

  建立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制度,必须实现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的多元化,战略石油储备的大门应该向民营企业敞开。中国商业联合会石油流通委员会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民营石油批发企业有663家,仓储企业247家,总储量约为2.3亿吨,总投资为7700亿元,相当于国家二期石油储备基地储备能力的近10倍,但多数处于闲置状态,国家很有必要将这一部分石油储备能力纳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统一管理。我们不能由于国家剩余库存不足而坐失从国际上大量低价进口石油的良机。因为无论是哪种储备,在保证国家石油安全的客观效果上都是一致的。国家可以也应该向民营企业开放石油进口,鼓励民营石油企业到国际市场找油,租用民营石油企业的油库储存石油,国家还可以适当削减一部分国内产能以增加从国际市场上的进口量。此外,还应该鼓励民营企业对国家石油储备的投资,而不是将其拒之门外。所有这些都预示着民营企业在中国未来的石油战略储备事业中将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对中国石油安全将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经济学部)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