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三鹿的教训成为财富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3日 14:37  中华工商时报

  本报评论员 高初建

  最新消息,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12日发出民事裁定书,正式宣布石家庄市三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破产。自2008年“9.11”“三鹿事件”曝光,虽经过数月努力,三鹿集团最终没能挺过去。

  比三鹿集团破产消息更让人不安的是,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向内蒙古质监局发函,指特仑苏中含有的添加剂OMP如果是人为添加则不合法,蒙牛高端牛奶特仑苏或面临遭禁风险。同时有消息称,伊利集团已连续两年亏损,经营情况不容乐观。

  由三鹿集团破产以及蒙牛、伊利等大企业的危机,人们不禁要问:乳制品行业到底怎么了?

  新中国的乳制品行业从一片空白中发展,经历了千辛万苦,路走得很难。自1950年内蒙古海拉尔乳品厂建成,以及同年上海开始生产光明牌奶粉,此后多年中国乳制品行业一直是小打小闹。上个世纪90年代后,随着雀巢、达能、帕玛拉特等国外乳业大亨先后在我国建立奶品生产基地和营销网络,刺激了我国乳品企业开始大规模发展。在蒙牛、伊利等大企业脱颖而出之后,伴随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转型,乳制品行业诸侯割据,群雄并起,竞争激烈。一时间,市场风云变幻,价格战、广告战、品牌战各种营销手段被企业发挥得淋漓尽致,行业得到空前发展。据统计,2007年中国奶牛存栏约1500万头左右,乳制品产量为3650万吨,排在世界第三位,仅次于印度和美国。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乳制品行业“看上去很美”的时候,仅仅因为一起三聚氰胺污染事件,仅仅不到半年时间,若干企业身陷麻烦之中,遭遇巨大困难。如此情景,岂止业内人士为之心忧?每一个关心民族工业的人难道不为之心痛?

  痛定思痛,我们必须总结一下经验教训,必须反思这些年乳制品行业在从国外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同时,其他方面是否也上了一个台阶?在本土企业快速扩张、规模扩大的同时,企业的质量观念、经营理念、战略意识是否逐步走向成熟?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必须记住这样几个事实:第一,在发达国家,牛奶及相关产品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20%以上,中国奶类产值仅占畜牧业产值的10%左右,约为农业产值的3%。可见大力发展乳制品行业对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第二,乳制品行业在全球都属于保守、封闭的产业,世界各国一方面靠高关税保护本土产业和市场,一方面想方设法打开他国市场。中国的乳制品市场,自己搞不好,早晚被人染指。第三,目前世界人均年消费乳制品100公斤,发达国家人均200公斤,发展中国家人均牛奶消费也达30公斤,而中国只有19公斤左右。这是差距,也是市场潜力。我们真诚期望,让三鹿之死死得有价值,让过去的失败和教训成为财富,让乳制品行业重新振作、再创辉煌。

    相关专题:

    聚焦三鹿被收购事件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