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面对危机中小钢企该何去何从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1月18日 16:56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月18日电 (记者 陈玉明、樊曦) 2008年以来,随着金融危机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蔓延,中国的钢铁行业受到了巨大影响。上游铁矿石和焦炭价格剧烈波动,下游房地产、家电和汽车企业需求乏力。双重压力下,钢铁行业自去年10月份以后开始出现全行业亏损。

  在严峻的市场困境中,大型钢企尚可依赖自身实力和外界支持,“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广大中小型钢企则真正到了面临生死抉择的关头。事实上,去年第三季度以后,大量中小钢企被迫停产歇业。虽然此后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拉动内需政策使钢铁行业赢得了喘息之机,但钢铁业还远未走出严冬。

  面对多年未遇的行业危机,这些中小钢企该何去何从?

  做大做强、转型升级无疑是最理想的结果。但有关钢铁专家认为,我国中小钢企有1000多家,全部都做大做强是不可能的。而且,大多数中小钢企正面临生存危机,没有充足的资金和技术实力进行战略转型和产品升级;即便它们上马高附加值钢材项目,也未必是大型钢企的竞争对手。

  中国钢铁产业网经济分析师韩静认为,在目前的形势下,中小钢企可以通过生产特色产品、寻求互补性重组、延伸产业链等方式,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

  中小钢企在高技术产品生产方面没有太多优势,但可以弥补大型钢企的市场空隙,生产技术含量不太高的特色产品;通过走专业化道路,以求占据一块独立的市场。要做好特色产品生产,就必须密切关注市场需求,集中有限的资金、技术和人力,专心致志做出自己的特色。在这方面,生产角钢的天津兆博实业有限公司和生产带钢的河北霸州前进钢铁集团就是比较成功的案例;这两家企业规模不算大,但通过专业化生产,成为相关产品市场影响力很强的龙头企业。

  寻求与大型钢企进行互补性重组也是中小钢企可供选择的发展方向。与大型钢企进行重组,对大钢企而言,可以将已形成规模效应的低附加值产品的产能划拨出去,集中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对中小钢企而言,可以补充大钢企产品转型后在低附加值产品方面留下的空缺,并继承大钢企在低附加值产品上的规模效应,这样就达到了“双赢”的目的。而且,通过与大型钢铁企业的重组,中小钢企还可以适度扩大自身的销售网络,进入大型钢铁企业已有的市场领域。

  为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中小钢企还应努力延伸产业链;产业链越长,抗风险能力也就越强。米塔尔等钢铁巨头都有很完整的产业链,米塔尔在选择收购对象时,也往往选择拥有自己的焦炭或者是低成本的矿产资源这样的钢铁企业。中小钢企可以结合自身的比较优势积极借鉴米塔尔模式,加快向钢铁产业链的上下游延伸,加强对以铁矿石为主导的原材料供给这一薄弱环节的控制力,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

  此外,中小钢企还可以利用自身市场反应灵敏、“船小好调头”的优势,为大型钢企或相关行业提供配套服务,形成大中小钢企相配套的产业链集群化发展格局。

  当然,鉴于目前国内钢铁产能严重过剩,且约有1亿吨属于应当淘汰的落后产能,那些根本不符合环保要求的高能耗、高污染、低产出的小钢厂,应该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规划,主动退出市场。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