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裁员的双刃剑效应应为企业重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24日 13:49  中国经济时报

  毕舸

  12月21日至2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重庆考察。在视察汽车企业时,温家宝表示,企业轻易不要裁员,要千方百计稳定就业。

  诚然,国际市场的日渐萧条和国内房地产的寒冬,正在加重着相关产业的感冒。对于国内许多行业及企业来说,这真是一场艰苦卓绝的自我救赎。可以说,企业与社会都正在为以往不管市场、只埋头做世界工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方式承担后果。显而易见的是,一旦外部市场萎靡不振,庞大的产能即告停顿,从而让经济体系和社会陷入减速的状态之中。  

   然而,企业除了向经济学所称的“微笑曲线”的两端移动,抑或以大规模裁员来削减成本,并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企业经营决策的调整,事实上,在更为关键的层面上,更需要企业对从治理结构、内部文化、经营理念、公共目标到市场策略等整体经营模式的完整置换。具体来说,企业不但要考虑单纯的生产环节,更要在设计研发、产权保护、市场策略、广告营销、危机公关等诸多方面广泛着力。也许可以这样说,如果以往企业那种微薄的代工制造利润,是依靠粗放的管理方式及较为普遍的忽略人的价值的文化环境获得的话,那么,毫无疑问,今天所有向有着更高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转移的计划,则势必是建立在尊重员工、尊重合作伙伴、尊重游戏规则、善待公众、尊重和捍卫人的尊严和权利的价值基础之上的。

  必须要看到,在裁员潮的过程中,政府及舆论焦点除了关注工资是否被拖欠、社保是否被漏缴,劳动者的其他主体需求并没有受到足够的关注。其实如果我们把每个员工置于权利主体位置,不难发现裁员给员工带来的伤害,不仅仅是少了一份工作这么简单,我们更需要关注他们的其他连带需求,那就是:劳动保护需求、工作价值需求、就业尊严需求和牺牲补偿需求等。这些需求,在有关单位的裁员过程中往往不同程度地被忽略了。这种忽略是不能以经济不景气的理由加以解脱的。因为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民生,即使企业发展压力增大,也不可牺牲劳动者权益。

   因此,我们的一些企业不能因为现在处于经济寒冬,经济压力增加,就忽视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大规模裁员作为唯一手段,甚至不惜违法“走人”,留下债务及拖欠工资福利等烂摊子。事实上,企业是社会化、人格化的公民,在人力资源调整时有必要把员工置于主体位置去考虑,理解他们的主体需求,只有这样,才能够在经济好转时及时招到合适的员工。

   而这些方面的行动,其核心要素就是,一定要建立符合现代价值的发展理念。这对于以往“只管埋头拉车、从不抬头看路”的制造型企业来说,实在是一次浴火重生的过程。

   因此,温家宝希望企业轻易不要裁员,实际上是对企业行为模式和价值理念的一次全面刷新,可以说,不在市场转移过程中建立起符合现代经济社会理念的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企业过度功利近视的经营行为就很难得到社会和市场的认同,利润的产生也是不可持续的。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