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朱新礼的买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2月09日 16:11  《中关村》

  无 墨(北京)

  如果可口可乐收购汇源一案最终通过商务部的审批,朱新礼将凭41.53%的股份获得74亿港元。这也将成为朱新礼16年里无数庄买卖中最大的买卖。有别于以往的低价买进高价卖出“股权腾挪”式买卖,这一次,朱新礼出让的是整个汇源。

  最辛苦的买卖:获得德国订单

  1992年,山东《大众日报》刊登了一幅巨型图片:一位沂蒙山的果农面对着一车卖不掉的苹果,狠狠地咬了一口。图片下面配有一句说明:“卖不出去,我就吃掉它。”

  据说这张照片当时深深地刺痛了上任不到一年的山东沂源县外经委副主任朱新礼,这也是促使他辞职下海的原因之一。当然更吸引他下海的是当时国内几乎一片空白的浓缩苹果汁市场。

  据当时的数据显示,1990年之前,全国浓缩苹果汁的产量一直在3000吨以下徘徊,到1992年稍有起色,但产量也只有3200吨。而1988年世界主要国家的浓缩苹果汁消费量已经达到47万吨,并且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长。国际市场对浓缩苹果汁的需求量持续攀升。国外90%的饮料生产厂商将浓缩苹果汁作为饮料生产的基础配料,用作勾兑和调味。此外,苹果浓缩汁还可用于果酒酿制原料、化妆品及各种药品的添加剂,混合果汁、蔬菜汁以及啤酒中勾兑苹果汁日益成为国际市场的消费时尚。

  这一巨大的反差更坚定了朱新礼创办果汁厂的信心。

  1992年朱新礼接管了一个负债千万元、停产三年、已经倒闭的县办罐头厂,更名为山东淄博汇源食品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果汁产业的企业之一,一年后,汇源便引进了德国水果加工设备并安装投产。1993年,全国浓缩苹果汁的产量从1992年的3200吨增长为4900吨。

  也就是在1993年,朱新礼为汇源争取到了第一批价值500万美元的订单。

  为了这个订单,朱新礼可谓绞尽脑汁。据说,在1993年第一批浓缩苹果汁出厂后,朱新礼曾只身一人带着样品、背着煎饼去德国参加食品展,其实厂里那时已经有懂外语的技术人员。朱新礼的理由很简单:自己实在不能负担两个人的机票钱。后来通过朋友在国外读书的孩子客串帮忙,朱新礼解决了翻译问题。在那次展会期间,为了节省费用,朱新礼每天就靠煎饼和果汁度日。

  但是要让德国客户对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汇源下订单,可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在与德国客户的艰难交涉中,朱新礼亮出了最后一张王牌:汇源浓缩苹果汁的加工设备就是从德国买的。

  先买德国的加工设备,再把浓缩苹果汁卖给德国人,这是朱新礼最初的商业智慧。

  最冒险的买卖:回购德隆股权

  到2000年的时候,汇源的年销售额已经高达12亿元,为第二名的近10倍。23%的市场份额更使汇源高居果汁产业榜首。

  但在资本领域,那时的朱新礼显然是个新生儿,连德隆掌门人唐万新是谁都不知道。其实在汇源刚刚诞生的1992年,唐万新就开始涉足资本市场,且在1993年以前,通过股市获利3亿元人民币。到2000年的时候,唐万新达到人生的巅峰,当年中国股市大涨,上证指数达到2000点以上。这使他相信,处于黄金时代的中国股市将看涨10年,股指可以往上看到2万点。而德隆于1997年耗资近5亿元收购的新疆屯河、湘火炬、沈阳合金,在2000年几乎变成了德隆的印钞机。那时唐万新的目标是介入5至6个产业,完成他的大产业整合梦。

  在果汁行业表现非凡的朱新礼由此进入唐万新的视野。不过真正打动朱新礼的,是唐万新带来的“大汇源”梦想:在3年内实现销售额100亿元的目标正切中朱新礼的“要害”。经过5个月的沟通之后,2001年3月双方迅速组建“北京汇源”,德隆出资5.1亿现金持股51%,汇源以设备和技术入股占49%。

  这样一来控股权一下掌握在德隆手里,这对朱新礼来说并不是没有风险。但更大的风险还在后头。

  德隆的到来将汇源带入疯狂扩张的时期。合资不到两年,汇源就新增20余家大型生产基地,地域由山东、北京大举扩张至西部,最少在10个省完成了扩张,在重庆更出手6.6亿元投建了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基地。两年间汇源先后引进11条PET生产线,每条斥资约1.5亿元,而其时国内PET生产线(包括汇源)一共仅有14条。近20亿的投资使汇源获得了全球最先进的设备。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写进博客
复制标题和链接发给好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