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理性看待宝钢调价效应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5日 15:27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5日专电 (记者 李荣) 多家钢铁资讯机构和经销商近日都得到了宝钢的调价信息,在已公布的12月份价格基础上,包括普通冷轧板在内的一些产品吨价再度下调千元左右。与此同时,宝钢对一些产品进行追溯性的价格优惠,吨价幅度也在千元左右。在宝钢的这一调价信息传向市场之时,国内钢材市场上正出现一些“回暖”的迹象。

  不少业内分析人士都认为,虽然宝钢价格一直被称作“市场风向标”,但在目前市场强烈波动的特殊时期,应理性看待“宝钢调价”的个案因素,切勿盲目放大其市场效应。

  宝钢有“自己的考虑”

  据“我的钢铁”等资讯机构得到的宝钢调价信息,宝钢在原已公布的今年12月份价格基础上,对热轧酸洗、热镀锌和电镀锌产品吨价再度下调1000元;普通冷轧产品下调970元;镀铝锌产品下调1200元。同时,对一些规格的产品给予追溯性的价格优惠,吨价幅度也在千元左右。

  宝钢方面表示,近日确实对部分品种的价格再次作了调整,调整幅度在每吨千元左右也是确切的。宝钢此次未公开正式发布价格信息,而是采取了直接通知客户的方式。

  “我的钢铁”机构的研究人员汪建华等市场人士认为,宝钢此次再度调价,有其“不得已”的个案考虑。一是市场钢价下跌的程度已超出了宝钢此前的预期,由于宝钢产品价格长期以来相对于市场一般产品都有一个“正向的价差”,在此市场急跌的特殊情况下,其价格压力要比其他钢厂来得大,其调价的空间也因此相对比较大,所以会有追溯性的价格调整。二是宝钢目前出货压力也较大。由于市场需求有较大收缩,宝钢产品品质好而形成的市场优势在最近一段特殊市场形势下难以充分体现,“下游用户不得不用宝钢产品”的情况短时间内有所变化,所以宝钢目前把降低库存放在第一位,最大限度减小对正常现金流的影响。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理性的分析人士都认为,宝钢此次再度调价,是综合了其各方面的因素而采取的企业行为,不应盲目放大其市场效应。宝钢在较为正常的市场环境下一直坚持季度性定价,以减小市场波动。而目前的市场状况比较特殊,宝钢调价频度高一些也是正常的。

  “单边下跌”之势有所变化

  虽然说度过钢材市场的“冬天”还为时过早,但与前一段时间的“直线大幅降温”相比,目前的市场已出现了一些细微的变化。业内人士说,市场预期应从大幅波动向逐步稳定过渡。即使钢价依然在低位徘徊,但预期稳定后,市场非理性的恐慌心态将会逐步减弱。

  据“钢之家”等机构的监测,就在上一周内,国内钢材市场基本处于止跌回升的状态,建筑钢材价格总体平稳,部分市场止跌回升;中厚板涨跌不一;冷热板卷大幅反弹。到24日新一周开始,上海市场上的建筑钢材价格依然平稳。说明市场对宝钢再度调价这一信息的反映是相对客观和理性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目前市场心态在趋于好转。

  汪建华等研究人员表示,从此次钢铁业“深冬”的态势来看,市场的“自动调节”比以往还是显得更为突出。首先是产能释放的调节力度明显加大,今年10月份国内粗钢产量已回落到2006年的水平,假如11月和12月份粗钢产量维持10月份的水平,即便钢材净出口为零,今年四季度国内市场粗钢资源供应量也将同比下降11%以上。二是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在趋于灵活。由于建筑钢材产量率先大幅下降,所以其价格也率先趋稳,目前建筑钢价市场价格较热轧板卷等品种具有一定优势,近期钢厂产能开始向建筑钢材转移。由于板材市场供应量趋于低位,由此又使其价格压力得以缓解。三是市场对宏观政策的敏感度趋于提升。国家推出4万亿元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政策措施后,市场充分吸收了其对钢材需求的拉动效应。不少市场人士估计,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配合下,国内钢材市场价格将逐步恢复至合理水平。

  矿价回稳信息值得注意

  据“钢之家”等机构的监测,进入11月份以来,国内铁矿石和进口铁矿石价格均止跌回稳,还有小幅反弹。不过受国内大中型钢厂继续消化原有库存及减产影响,铁矿石市场成交依然相对平淡,价格大幅上涨的动力不足。但是,这个迹象值得关注。

  较为一致的判断是,部分小钢厂的复产一定程度上拉动了矿石的需求,使得矿价有回稳的趋势。10月下旬开始,国内建筑钢材市场价格跌势趋缓,20毫米规格螺纹钢市场主流成交价基本在每吨3400元至3600元之间波动;与此同时,河北地区66%品位的铁精粉价格一度跌至每吨700元。建筑钢材和铁精粉价差的扩大,为中小钢厂的复产提供了条件。据“钢之家”的监测,10月底以来,唐山市复产高炉逐步增多,到11月初重新开始生产的高炉增加23座至25座。由此,铁精粉市场略有活跃,询盘的钢厂开始增多。

  一些业内人士认为,钢铁业的调整期还远未结束,目前的市场一方面亟须理性的预期;另一方面还是需要防止任何“泡沫”的产生,要在市场调整中把供求关系的真实基础“打得更扎实一些”。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