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沃尔玛低头 看中国制造升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9日 14:51  《数字商业时代》

  采访·撰文/刘春辉

  2008年,中国的制造行业面临着一次市场洗牌,可以用“优胜劣汰、加速整合”来形容。

  管理好的工厂,其实根本不用为订单发愁,而那些外包代工的小厂,生意越来越难做。

  10月15日,伴随着清冷的广交会开幕,全球制造基地东莞市樟木头镇最大的一家玩具出口企业——合俊玩具厂突然倒闭,导致7000多名员工失业。2008年以来, 国内中小型工厂的倒闭和迁移几呈加速趋势,合俊事件给这一现象又加上了一个重重的感叹号。有专家预言,受金融危机影响,未来三年内广东地区或许将有三分之一的出口型企业面临关闭的命运。

  一方面是一批中小企业在金融风暴中倒下,而另外一方面,一直对价格说一不二的沃尔玛却低下了高傲的头,和作为它生产商的企业们重新回到了价格的谈判桌上来。据悉,上半年,曾经敢怒不敢言的国内沃尔玛供应商,曾经采取了一次集体要求涨价的行为。一些中小型供应商的关门破产,也迫使沃尔玛对于其他供应商改变一贯强硬的立场,生产商们也终于有机会跟这只大鳄叫板。

  沃尔玛“低头”的现象,也许能折射出中国制造业未来的某种发展方向。另据报道,今年起,沃尔玛已经把设在中国的全球采购中心裁员了200人,并且将颁布新的合作伙伴标准。另外,2008年6月普华永道的一项报道显示,跨国公司将由“中国采购”重归“全球采购”。中国制造如何在全球一体化以及未来全球经济面临衰退的大背景下,寻找自己的出路?为此,本刊专访了对该现象有着深入研究的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许李彦。

  小厂倒闭,集中化是趋势

  《数字商业时代》(以下简称DT):东莞有一家生产烧烤炉的出口企业金卧牛,是沃尔玛全球最大的烧烤炉供应商,今年3月份,也就是拿到沃尔玛供货商资格的第8个月,金卧牛宣布停产,主要的原因在于原材料价格上涨,企业入不敷出。你怎么看这件事情?

  许李彦:因为沃尔玛巨大的采购量,一度国内的很多制造业企业因为能傍上沃尔玛这样的大牌而感到得意。但成为供应商后,沃尔玛对价格的疯狂压榨又让国内生产型企业叫苦不迭。金融风暴的到来,让那些长期挣扎在沃尔玛价格底线上的生产商们有了一个被迫的了断。

  DT:企业自身对成本价格预计不到位?

  许李彦:国内出口企业的产品定价,通常是提前一年就确定下来的。为了争夺海外的订单,生产商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金卧牛要想签下订单,只能按照微薄的利润制定价格。也就是说,这份决定了未来一年产品利润的出口合同,根本无法将汇率变动,原料价格上涨等因素考虑进去。签下订单,企业也就将自己置身于巨大的风险之中。

  DT:供货商的倒闭对沃尔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许李彦:大量中小企业的倒闭,对沃尔玛这样的采购巨头来说也是很大的损失,他们必须去寻找新的低价供应商。

  2007年10月,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对包括东莞在内的中国的四个分部分批裁员200人,这占沃尔玛全球采购中心总人数的比例超过15%。在中小型工厂纷纷倒闭的时候,该部门反而成为增加沃尔玛成本的负担。

  挑选不到合适的中小企业作为供应商,沃尔玛唯一的选择就是屈服于大企业了。

  DT:有这方面的例证吗?

  许李彦:东莞的另一家企业清溪欣鼎五金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是沃尔玛的凉椅供应商。由于近几年广东省生产凉椅的企业大部分已经倒闭,欣鼎公司成了沃尔玛凉椅的主力供应商,每年订单金额在2亿美元左右。沃尔玛大概有30%~40%的凉椅是欣鼎公司供应的,这占到欣鼎产品总销量的50%。沃尔玛不敢得罪这样的大工厂。采购中心的验厂、验货人员都不敢对欣鼎公司挑毛病,否则就交不了差,因为欣鼎公司的凉椅产能规模其他工厂不可替代。

  DT:你认为小厂倒闭预示着中国制造业未来怎样的发展方向?

  许李彦:去年发生玩具召回事件后,出口产品的检测成本增加了,管理的要求也更高了。很多国际厂商纷纷将订单拿回深圳,即使其他地区的工厂开价再低,但是拿不出一系列质量管理、行业守则认证等证书,外国客商根本就不敢落单。事实上,正规大厂的管理成本在上升,过去100个工人中只需要有10个人负责管理,但现在却需要30个人,小厂在这方面是很难做出投入的。

  小工厂倒闭使得生产能力集中到少数几家原本就较强的企业中,产业两极分化,大企业实力迅速增强。今年上半年广东有77.8%的玩具企业退出出口市场,而出口企业中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比去年同期多出6家。

  DT:大型化趋势的影响会有多大?

  许李彦:制造业企业的大型化趋势会逐渐从低附加值行业向高附加值行业扩散,不仅是服装、玩具业企业会受到影响,高科技行业也可能难以避免。

  2008年,中国的制造行业面临着一次市场洗牌,可以用“优胜劣汰、加速整合”来形容。管理好的工厂,其实根本不用为订单发愁,而那些外包代工的小厂,生意会是越来越难做。

  质量——提价的新门槛

  DT:2008年上半年,沃尔玛的中国供应商们发起过一次集体向沃尔玛提价的活动。沃尔玛对此做出了怎样的反应,有说法是开始向东南亚的廉价市场转移?

  许李彦:供应商们的“揭竿而起”迫使沃尔玛开始挤压中间环节,包括美国进口商、各地贸易商。但事实上,目前正在崛起的柬埔寨、越南,从中国生产上分走一杯羹的,绝大部分是一些在中国拥有配额的产品,或者是基本款的汗衫、T-Shirt。可以说,中国工厂的优势仍在。

  因此,沃尔玛并不敢把中国供应商们的“提价”要求当作儿戏。作为回应,沃尔玛表示将提高中国供应商的质量标准作为提价的“门槛”。新标准于2008年11月起将从服饰等部分产品开始执行,并最终涵盖公司所有产品。

  DT:新的标准对供应商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许李彦:这对供应商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下,沃尔玛的供应商会进一步优胜劣汰,很多对沃尔玛依赖度高的供应商,比如产品大部分供给沃尔玛的中小型供应商很可能在这种情况下加速倒闭或者被淘汰。另一方面,在利润很低的情况下,一些二三线的品牌很可能撤出沃尔玛。最终能跟沃尔玛讨价还价的,还是那些像欣鼎一样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大企业。

  “中国制造”如何走得更远

  DT:中国制造业的“低价”优势还能维持多久?

  许李彦:以低价著称的“中国采购”如今也面临成本危机。因此,跨国公司的采购策略也在相应地发生变化,正从“中国采购”重新走向“全球采购”、甚至回归“本地制造”。普华永道2008年6月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全球零售商可能减少在中国、印度等地的订单,转而向本地供应商采购更多商品。例如美国北卡罗莱纳州的艺王家具,原计划在今年年底或明年年初把40%的生产从美国转移到中国,但如今执行了一半的计划已被冻结,原因是上下游成本都出现变化,比如一年前,用中国加工的布料生产沙发可以节约15%的成本,如今只能节约7%-8%。

  DT:中国制造业如何走出“低价”而获得长远发展?

  许李彦:低成本、低价格只能是一时的竞争力,技术领先、自主创新才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命力。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品牌的附加值,中国制造业才会走得更远。所以,2008年的经济形势对中国制造业也有有利的一面,可以促进国内产业的升级换代,可以推动中国工业化进程。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