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款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标准以及市场配套服务等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
徐丽红
在新能源汽车百花齐放的当前,混合动力也成了车企的共同选择。从丰田引入国内的第一款混合动力车型普锐斯,到已实现量产即将上市销售的长安杰勋混合动力车型,我国汽车工业开始步入混合动力时代。
混合动力车将涌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全球投入新能源研发的汽车公司已达20多家。其中,丰田、福特、通用、宝马、奔驰等巨头尤其引人瞩目。如丰田的混合动力车、宝马的氢动力车、通用的燃料电池车、奔驰的柴油混合动力车等。
与此同时,我国自主品牌车企也没有袖手旁观。比亚迪正积极计划将双模电动车F3正式推向市场;奇瑞则将每年销售额的10%作为研发投入,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研发投入占了很大比重;吉利汽车计划在未来5年内研发5款混合动力车。
比亚迪总裁王传福表示:“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将在今年年底上市,而另一款纯电动车E6将在2009年下半年推出。其中,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汽车系统的成本费用约为5万元,产量提高到20万辆后,成本可降至3万元左右。”
奇瑞公司节能环保技术部部长方运舟表示:“今年底,采用并联式弱混合动力技术的奇瑞A5轿车将开始批量生产,价格大概比普通的汽油车贵5000元-8000元左右。另外,奇瑞也在积极开发中度混合动力技术,预计明年3月采用中度混合动力技术的轿车将开始批量生产,价格大概比普通汽油车贵2万元左右。”
据悉,现在中国的汽车厂家,小至力帆、双环、中兴、吉利,大到一汽、上汽等企业,无一不在宣传各自即将上市的混合动力汽车计划。混合动力汽车的竞相上市预示着汽车工业即将进入混合动力时代。
商业化运作不平坦
虽然国内汽车厂商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热情高涨,但目前仍基本停留在样品和展品阶段,距离市场推广和商业化运作仍有很大差距。
2002年,长安汽车制造出了第1款纯电动车样车,并于同年通过科技部验收,但至今没有把它推向市场。这是长安汽车20多位工程技术人员耗时3年时间,投入上千万元资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
长安汽车坦言:“我们投入电动车研发的资金,迟迟见不到回报,这不能怪企业。纯电动车的产业化需要政府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但目前这些设施无法跟进。”
与长安电动车遭遇同样困境的还有很多。3年前,国内一些大城市就开始试运行混合动力公交车。作为国内最早投入商业化运行的混合动力客车的深圳五洲龙汽车公司,2005年11月将自主研发的7辆混合动力客车投入深圳983路示范公交线进行试运营。
至2008年9月,上述投入运营的7辆五洲龙混合动力客车平均每辆客车运行里程为25.5万公里,累计运行里程178万公里,平均节油率为26.53%,平均出勤率为95%。即便如此,五洲龙客车的商业化运作除了在国外市场有所收获外,其在国内市场的推广异常艰难。
不仅是自主品牌连连折戟,就是国外汽车巨头的新能源车在中国的市场推广也同样不尽人意。目前在国内销售的主流混合动力车型除君越以外,仅有丰田普锐斯和本田思域两款。有消息称,上述某品牌混合动力车上市首月,销量只能用个位数来计算。
发展之路历尽坎坷
国外经验表明,对新能源汽车给予税收优惠以及财政补贴,是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因素。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均采取给予消费者税收优惠或补贴的措施。
暂且不说新车的科技含量能够逾越多少障碍,消费者是否愿意为高成本买单,仅从配套设置而言,当前的状况就足以限制这个产业的发展。据悉,一款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市场可行性调查、新能源安全使用标准以及市场配套服务等都需要有完整的系统支持,否则不具有操作性,而这一点正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短板。
西南证券汽车行业研究员董建华认为,目前新能源技术中,能够成功实现商业化的只有丰田汽车的油电混合动力技术,而该技术如果没有政策的支持,也走不到今天,而完全零污染的燃料电池技术仍由于储氢技术和成本原因无法商业化。
事实上,我国在推广新能源汽车方面也尝试过多种途径,但只能用一波三折来概述。最早开始推广的甲醇汽车由于缺乏统一标准和鼓励政策等原因,仅限于山西部分地区;天然气汽车,由于加气站投入过高等原因难以大范围推广,北京、广州等参与示范运行的城市相继退出;乙醇汽车则因与民争粮去年被紧急叫停。
去年年底,国家发改委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新能源汽车正式进入发改委的鼓励产业目录。但具体的财政和税收补贴政策尚未明确。近期,科技部启动了首批几个大城市电动汽车大规模示范运行的863计划,这也再次表明了国家对推广新能源汽车的态度和决心。
在此次高交会上,国家科技部部长万钢再次重申十城千辆的观点。他认为,新能源汽车在全国推广应先从示范做起,通过示范运行可以进一步检验有关混合动力客车技术、运行、管理和规划方面的能力,增进公众对它的了解,有助于制定其商业化、产业化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