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恐慌再蔓延 谁是下一个香港零售业终结者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1日 02:56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覃羿彬

  从创办到现在历时62年,经历了1989年股灾、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和2003年SARS危机的泰林电器,再没能熬过眼下蔓延全球的衰退冲击波——10月18日,泰林电器宣布清盘。

  10月20日,安永会计师事务所与这家香港本土原第四大电器连锁的100多名职工召开情况说明会。其指出扣除6000多万港元的资产,泰林还背负1亿多港元的债务。

  而香港百货商业雇员总会副理事长邓祥胜更透露,还有5-6家香港连锁零售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其中一家与泰林规模相仿的电器行也面临倒闭危机。谁是下一个?在这个问题面前,恐慌正在香港零售业内蔓延。

  败在模式

  根据维基百科的统计,在清盘前拥有13家分店的泰林电器,在香港本土的电器连锁商中规模排在第四位。仅次于丰泽(49家门店,含两家澳门门店)、百老汇与镭射发展(各有22家门店),这一规模与国美电器在2006年统计2月的香港门店数相仿。

  但考虑到泰林与其他香港电器连锁相较独树一帜的经营风格,其倒闭意味着一种零售模式的结束。“香港是一个寸金尺土的市场,店铺租金非常昂贵,因此往往家电连锁的店面都很小,同时以售卖3C等非家电产品为主。”一位国美电器内部人士对本报如是说。该人士表示,国美在香港的门店出售的商品与国内相比有很大不同,“基本上你看不到家电产品,特别是白电产品的身影”。

  而与丰泽和百老汇等本土龙头力推手提电脑、智能手机和液晶显示屏的销售风格相比,泰林更像是名副其实的家电连锁商。去年12月记者曾在业内隐约传出“泰林有点小问题”的风声后,造访其位于旺角星际城市的门店,其间摆放着大量占用较多展示空间的白电产品。

  “这可能正是问题所在。”有不愿公开姓名的家电业人士说,“这些白电或者说大型家电商品的更新换代相当缓慢,在香港经济特别是地产业景气时,需求仍然可以保证,但在一般情况下,也难以与手机等迅速换代的消费品在拉动销售量等方面比较。”

  事实上,泰林本来正在解决的就是其定位和模式的老化问题。这一发家自收音机销售,随后介入音响与电器业务的连锁企业,是香港历史最长的电器连锁,而且在业内标榜其不解雇员工的经营思路,这令泰林背负了巨大的包袱。

  10月17日,泰林主席林作礼就透露,过去三年已经出资7000万港元对泰林进行改造,这包括对店铺VI进行改造,聘请大量明星代言,以及推出一个瞄准年轻消费者的子品牌。

  流动性枯竭

  林作礼承认,金融海啸在这个结果上起到了很大作用:“分店租金相当贵,员工成本亦很高,加上市道不好,泰林的经营模式,已难以为继。”

  担任临时清盘人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董事总经理廖耀强亦在对泰林的门店进行财产审查和保存时对记者表示,经初步了解,泰林在8月已经欠下了1亿港元的负债,在寻找善意收购者不果的情况下,最终因缺乏流动性不得不进入清盘程序。

  “近几个月企业的确越来越难向香港银行借贷,”凯基金融企业融资主管梁健昌对本报说,“在现在不确定性很大的市面中,银行必须评估可能有多少人需要从银行兑换现金,因此惜借情况比较严重。”这从侧面解释了外部流动性枯竭对泰林的影响。

  而按照邓祥胜的理解,泰林不会是最后一张倒下的多米诺骨牌。在香港拥有12家门店的中原电器,看起来最符合邓的“规模相若”暗示。但截至本报记者发稿时止,尚未能联系中原电器的负责人就市场猜测置评。镭射发展的市场部人士亦拒绝就同业的危机进行置评,此前该公司声称要再开4家门店,并欢迎泰林的前员工面试。

  在同业退场之际,正是狩猎廉价资产之时。在20日的说明会上,临时清盘人也表示,目前正在与两三个潜在买家接触,并解释称,此前泰林自身寻找收购者失败的原因,是其店门昂贵的租金让接盘方却步。“但在清盘后,租金问题不再成为问题,估计(找到接盘者的)机会更大。”这些因流动性短缺而清盘的企业,仍然有一定吸引力的资产。担任佑威清盘人的德勤就对本报透露,仍倾向于整体出售佑威,目前有4-5家买家在谈,包括香港的上市公司、香港及内地私人公司、内地国企在香港的窗口公司。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