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谁说民族品牌就是不能随便卖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11日 14:25  大众网-大众日报

  据9月 8日《南方日报》报道,汇源掌门人朱新礼在面对媒体出售汇源是否中了达能的“捆绑计”的询问时,没有正面回应,仍说是一场正常的商业交易,并抛出“品牌无国界”的说法。

  汇源被并购的消息传出后,不时有论者发表观点,认为阻碍并购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和朱的“品牌无国界”论相呼应,但对于此种看法,笔者不能苟同。

  以国际视野看,我国消费市场对国外大企业有着巨大吸引力,并购中国企业、打入中国市场是它们梦寐以求的事情。而国内企业被外企并购,汇源也不是第一家。乐百氏、美加净等品牌被外资收购后已经消失,南孚电池、中华牙膏、小护士等品牌被外资收购后气息奄奄。这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国际市场上企业跨国并购案并不鲜见,我国企业也并购他国企业,为何国内企业被外资并购需要高度关注?这是因为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相比于发达国家这些“先行者”,我们在国际市场中属于“后来者”——都说“后生可畏”,但如果“后来者”还是青少年的时候,就纷纷被老谋深算的“先行者”吃掉,那么我们的企业其实是属于“夭折”,企业和国家前途必然堪忧。反过来,当一个国家已经处于经济发达阶段时,一些企业因为“瓜熟蒂落”而被后来者并购,大抵不过如“九牛拔一毛”,不足为惧。

  历史地看,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必须以一系列企业品牌的成长壮大为前提;换言之,没有一系列企业品牌的崛起,国家的强大就是一句空话。而在国家林立的现代世界中,说“品牌无国界”未免过于超脱。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在济南举行的一次经济论坛上曾说:美国为什么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其经济强大,“世界十大品牌”美国有九个。

  从消费层面看,民族品牌的重要性很好理解。以手机为例,当初国际品牌机进入中国市场时,一部手机价格七八千元、上万元不等——现在价格为啥掉下来了?这不是国际手机生产商大发慈悲,而是与国内企业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手机有关。

  有人说,民族品牌不是保护出来的。诚哉斯言!但我们给予民族品牌的保护多吗?当年加入WTO 时,经过艰苦谈判,我们只给国内企业争取到5年的过渡时间。5年过去,我们的许多企业仍不过是处于稚嫩发育期的羔羊,而国外的大企业的发展则动辄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他们是市场丛林法则中的虎狼之辈。为了抵御它们对国内产业的冲击,我们不得不对企业进行战略性重组,不得不“拉郎配”——这其实是很无奈的,但即便如此,“产业集中度低”仍是当前我国企业面临国际竞争时的最大缺陷。

  诚然,汇源若被并购,并不会对国家经济安全产生重大影响,损害的只是我国在果汁行业的竞争力,但对于一个正处于经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每一个优秀民族品牌的被收购,都是国家整体竞争力提升之殇。

  民族品牌关系国运,警惕民族品牌被国际巨头扑杀于摇篮期和青春期,绝非过虑。一个没有索尼、松下的日本,将不能称其为现代日本;一个没有现代、三星的韩国,也将难称之为现代韩国。给予民族品牌最大的爱护,是政府和每一位公民的责任。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