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拯救“两房”后遗症:加剧中国输入性通胀 (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9日 12:17  南方日报

拯救“两房”后遗症:加剧中国输入性通胀(2)
布什:“哥俩快上来!”  新华社发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该发言人指出,美国金融市场关系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稳定,美国政府应切实承担起维护金融市场稳定的责任、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细节接管“两房”主要措施:可能分别注资千亿美元

  ———为加强对“两房”实施监管,由美国国会今年夏天批准创建的联邦住房金融署从7日起接管“两房”的日常业务,并任命两公司的新领导人。

  ———美国政府将收购10亿美元的相关优先股并在必要时注资。如有需要,财政部将向这两家机构分别注入高达1000亿美元的资金。“两房”已发行的普通股和优先股继续有效,但这些股票的持有人应先于政府承担这两家机构所产生的任何损失。政府将持有“两房”各79.9%的股份。

  ———财政部将通过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为“两房”提供新的信贷额度作为流动性支撑。

  ———财政部准备启动临时项目收购由“两房”发行的房屋贷款抵押证券,以进一步增加金融市场流动性。

  ———至2009年底,“两房”可以“适度地”增加其证券投资债务。在此之后,应以每年10%的速度减少债务。

  ●背景

  救助“两房”大事记

  7月10日,美国财长亨利·保尔森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本·伯南克在国会作证时强调,房利美和房地美对美国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至关重要,但眼下没有破产之虞。

  7月11日,由于市场担心房利美和房地美遭政府接管或增发股票融资,两公司股价险遭腰斩。保尔森当天说,政府暂不考虑接管。

  7月13日,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两房”措施。根据计划,财政部将提高“两房”信用额度,并承诺必要情况下购入两公司股份。美联储承诺对“两房”开放“贴现”窗口,以提供直接融资。

  7月26日,美国国会参议院批准一项总额3000亿美元的住房援助议案。法案旨在帮助房利美和房地美摆脱困境,救助美国房市。议案授权财政部无限度提高“两房”贷款信用额度,必要时可不定量收购“两房”股票。

  7月30日,美国总统乔治·W·布什签署住房援助法案。

  9月5日,美国财长保尔森、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和今年7月设立的联邦住房金融署署长詹姆斯·洛克哈特举行会议,讨论救助“两房”具体方案。

  9月7日,保尔森宣布由政府接管“两房”,联邦住房金融署将接手“两房”日常运作。

  “两房”以其重要性“绑架”美国政府

   在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决策过程中,美国财政部长保尔森是一位关键人物。但据美国官员透露,保尔森刚开始并不同意接管,因为这不仅有违市场规律,也会迫使美国政府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而且还会不可避免地引发政治争议。但随着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危机日益严重,美国政府已别无选择。

  在宣布接管时,保尔森强调,考虑到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庞大规模和对金融体系的重要性,两公司中任何一家倒闭,“都可能在美国乃至全球金融市场引发巨大震荡”,因此,接管两公司是当前保护市场和纳税人的“最佳手段”。

  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问题是当下美国经济状况的一个缩影,反映了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后的严重后果。不仅使美国整体经济陷入衰退之虞,也使房利美和房地美危机彻底显现,使美国房地产市场和金融市场面临系统性风险。

  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历史上出台金额最大、最复杂的救市方案之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说,此举有利于促进美国住房和金融市场的稳定,而且财政部购买优先股将“在当前信贷市场非同寻常的不稳定时期”为抵押贷款企业提供“至关重要的支持”。

  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美国政府最终接管房利美和房地美,有助于缓解目前金融市场的恐慌性气氛。由于房利美和房地美大量债券为海外投资者拥有,因此对于美国政府的接管行为,许多海外投资者也松了口气。经济学家杰勒德·米纳克认为,如果市场因此大感振奋,此举将可能成为目前信贷危机的一个“转折点”。

  但是,对美国政府接管两家公司也存在争议。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房利美和房地美完全是以其重要性“绑架”了美国政府,迫使政府最终拿纳税人的钱为两公司不负责任的市场行为买单,这是一种违背市场经济的行为。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批评说,美国政府目前的行为是在用纳税人的钱帮高管们解套,创造的是“最糟糕的公费资本主义”。刘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