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为什么不是汇源吞可乐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9月07日 17:13  北京晚报

  近期发生的一件事,让我着实疑惑——据媒体报道,可口可乐公司将以24亿美元的代价收购汇源果汁,联想到宏状元粥店欲转卖给菲律宾快餐业巨头,大宝化妆品改姓美国强生……这些事叠加在一起,使我有种冲动,特别想弄明白一连串的事情:为什么不是做大的汇源去并购可口可乐?为什么中国出不了世界级的企业?为什么一些企业家,把公司做得小有名气后却选择了同样的归宿——在成长为真正的巨人之前,纷纷全身而退?

  仔细研究一下财富500强名单不难发现,上榜的中国企业大多是垄断型或资源类大型国企,像海尔、联想等身处竞争类行业的中国公司并不多。而且,改革开放这些年,真正敢于并购国际大公司或海外设厂的企业,也实在少得可怜。这与中国经济强劲增长,GDP总额将跃居世界第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鲤鱼只在龙门前徘徊,却终不敢完成那“惊人的一跃”。

  这也许是个很复杂的问题,像社会经济环境、全球化激烈竞争等宏观方面的原因都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但微观层面的因素也不能忽视。我寻思着,很多公司之所以不能再进一步做大,恰恰是内部首先出现了问题。

  这些企业往往缺乏比较合理的治理结构。说白了,就是实行的“强人治理”——权力高度集中在创始人的手里,公司上下,事无巨细,都是大老板一人说了算。反观西方企业,日常运作更多的是靠制度,这样决策起来更科学合理,无形中大大降低了风险。再者,中国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还常常解决不好“接班”问题。老一代的创始人历尽艰辛发展起商业帝国, “富二代”或“富三代”们或没有能力,或根本对父辈的事业不感兴趣。而中国的传统商业文化又讲究“上阵父子兵”。这种情况下,与其让企业冒败落的风险,不如趁还值钱的时候卖掉,给子孙留下真金白银更实惠些。而许多世界级企业却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见管理层一茬茬换,却并不影响企业茁壮健康成长。如日本的索尼公司,创始人是技术奇才井深大和营销高手盛田昭夫,但企业并没有落入“家天下”的窠臼,反倒是不断延揽才俊,像大贺典雄,一位一流的音乐家,居然也被“拉”进索尼,最后甚至成了当家人。还有不少国际知名公司也很好地解决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它们是由一个或若干创始家族,通过持有股份的形式保持对公司的影响力,同时获得分红,而公司的日常打理,则交给更有能力的专业人士去运作。

  不过,也有家族企业历尽起伏而经久不衰的,这在汽车界特别明显。像福特家族、保时捷汽车背后的保时捷—皮耶希家族、韩国现代的郑氏家族等,谁说家族企业就成不了参天大树?这些企业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说来说去,中国为什么缺少世界级企业,我还是得不出一个完整而清晰的答案。要不,广大读者也来拍拍砖吧。 J209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