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飞行员九十九年卖身契被破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0日 10:10  大洋网-广州日报

  那时,最体现“兄弟情谊”的是“帮飞”,“你缺5个机长,我就给你5个,等你的人学成后,我就撤回来,或者你的新飞行员到我的飞机上,我帮你带”。

  随着民营航空的介入,这种兄弟情谊变成了“赤裸裸”的商业竞争。民营航空一旦缺人,就开高价到其他航空公司挖人,但在飞行员短缺时代,谁都不愿意放人。

  国家民航总局曾将地区性飞行执照换发为全国通用飞行执照,此举客观上为飞行员的流动扫清了障碍。有业内人士透露,当时民航总局对飞行员流动是持鼓励态度的。

  但为了避免人力损失,有些航空公司甚至要求飞行员签订长达99年的终身合同。并且,“终身雇用制”受到管理层的支持。

  为了应对日益激烈的挖人大战,2005年5月,民航总局等五部委又出台了《关于规范飞行人员流动管理 保证民航飞行队伍稳定的意见》,规定招聘飞行员的航空公司,不仅要支付70万~210万元不等的转会费,且必须征得原单位的同意。

  而后另一个版本的赔偿标准出台,“中型飞机的飞行员要支付210万元赔偿金,大型飞机的飞行员要支付350万元赔偿金,而重型飞机的飞行员要价更高,达到490万元”。

  今年4月1日,《民航华东地区飞行人员流动管理办法》正式施行。《办法》不仅对航空公司飞行员的年流动率做出明确规定,更提及飞行员跳槽时,新老东家必须对飞行员“转会金”的支付金额协商一致。

  《办法》第七条规定,飞行人员每年的流出比例,需控制在本单位飞行人员总数的1%以内。在这种状况下,自由流动成了空谈。而南航推出的自费学飞行,15年合约期满能自由流动的举措,似乎令人期待。

  九十九年“卖身契”被破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院长助理次生贵说,实际上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就已经培养了自己的自费飞行员,只不过,那时学飞的只是一些有钱的“票友”。

  业内人士称,在世界范围内,除了朝鲜,就数中国飞行员的待遇是最低的,但同时中国飞行员又是最幸福的,因为从进入航校的那一刻起,航空公司包办了一切。

  在国外,飞行员培训、流动早已完全市场化。欧洲、美国、巴西等国家的飞行员基本上都是自己花钱上飞行学校,航空公司不用支付成本,飞行员到航空公司工作都是来去自由。

  而在国内,到目前为止,由航空公司出巨资委培、飞行员终生服役的计划模式仍旧未变。航空公司、飞行学校按计划培养的方式,造成目前计划赶不上变化后的飞行员短缺,而签订99年合同、终生服役的规定又导致飞行员流动困难。

  事实上,在扩大培养规模上,各大航空公司从上世纪90年代已开始想办法。

  早在1993年10月,南航与澳大利亚人合资建立西澳飞行学院,向航空公司提供飞行员飞行驾驶技术训练和专业理论培训。2000年4月,学院成为南航的独资公司,并由南航全面接手运作管理。这是目前为止,中国航空界在海外设立的唯一一家飞行学院。

  在过去十多年中,西澳学院已成功为南航输送了779名合格飞行员,其中很多飞行员已经进入机长岗位。

  而继2003年成立的泛美航校之后,由航空公司或者民营投资的其他航空学校也相继成立,加上国家民航总局批准的其他国外航校,中国的民航飞行员培养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无法回避的是,在自费飞行员出现前,国内仍旧执行公司巨资培养、飞行员终生服役的计划体制。继南航之后,国内中型航空公司深航、川航,民营航空公司春秋、奥凯、鹰联等跟进效仿,招收自费飞行员。

  2007年8月3日四川航空公司宣布,将招收首批50名需要支付25万元学费的自费飞行员。而深航紧随其后,招收了200多名自费飞行员,并成立了自己的飞行学校。

  “这对现行培训方式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技术学院副院长陈俊认为。

  民航总局人教司司长宇仁录也明确表示:“要让中国飞行员就像学习汽车驾驶考取执照一样,自己掏钱参加培训取得飞行执照后,自由到航空公司择业。”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