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安赛乐-米塔尔能否跨过政策红线(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03日 16:57 《中国投资》

  限外之争

  自2006年以来,关于“产业安全”的争论显然并没有结束。对于钢铁行业是否应当划入涉及产业安全的范围,至今仍有不同的意见。

  李雨时认为,对于钢铁产业部门来说,外资并购不是对经济安全一个冲击,钢铁行业也不应当是一个涉及安全的部门。实际上,在发达国家钢铁产业是个夕阳产业,在我国,钢铁产业过剩是个不争的事实,我国的钢铁业是为世界服务的,所以外资并购可能是好事,可以带来钢铁部门重组,提高效率。而且并购是外商投资直接投资的主要形式,终归是有利可图才并购。对被并购者而言,也不一定是坏事。他还认为,安全部门的界限如何划分这是多年来没能做好的。国家应该划分清楚。在他看来,只有那些进行基础研究的部门才需要保护。

  对于产业政策,他也有不同看法,“外资对我国产业政策的争论特别大,认为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有歧视的,按照世贸组织的规定,除了少数应当由国家控制外,都不应对外资限制。而且,搞产业政策,在有些国家也有失败的经验。过去韩国、日本都搞过产业政策,但是韩国的重化工业产业政策不是很成功。需要优先发展的产业,国家可以制定产业政策来扶植,但不一定排斥外资。战略性产业也不需要排斥外资,需要排斥的是很少部分的。”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罗冰生表示,要严格限制外资进入我国钢铁企业,特别是特大型企业。

  银河证券研究员田书华也认为,目前我国钢铁产量、消费量、净出口量以及铁矿石进口量均居世界第一,钢铁行业是我国的基础性产业,不应被外资控股。

  罗松山也表示,钢铁在中国并不是夕阳产业,而是正在发展中的产业,因为我们国家人均钢铁的消耗量远远没有达到世界水平,未来的消耗将非常大。作为钢铁消耗最大的国家,中国要振兴工业,不能靠外国,谁也供应不了中国的钢铁需求,只能自己供应。

  “虽然不是直接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但它是一个重要的基础产业,如果被控制了,那么中国消耗的钢铁的价格必然大幅上涨,从而引起重工业链条的系列反应,威胁到国民经济。而且产品出口会把资源带走。这些都是考量因素。”罗松山告诉记者,即使在美国,也对钢铁行业进行了保护,因为这涉及到该行业职工的就业和社会稳定。

  钢铁重组青睐外商的悖论

  近年来,世界钢铁增长的70%以上都在中国,外资都想分一杯羹。而民营企业也想做大做强,双方很容易一拍即合。从米塔尔并购东方钢铁案例中就能看出来,双方的合作意愿很强。

  外资渴望进入中国钢铁业的现状已经引起国内钢铁业的警醒。国家层面一直力主提高钢铁业的集中度,从而可以与外资巨头抗衡。

  中信证券钢铁行业分析师周希增指出,近来外资企业对国内钢铁行业的进入势头迅猛,国家对外资控股钢铁企业做出限制表明政府将力促国内钢铁行业竞争更加有序。

  然而,政府主导的企业重组能否取得效果还要拭目以待。

  在与安塞乐—米塔尔的“联姻”失败后,莱钢集团董事长姜开文表示失望和遗憾:“我们对不能作为战略合作伙伴直接受益于安赛乐—米塔尔感到失望,但仍希望未来有机会开展紧密的合作。”

  失去了外资巨头的参股,业内人士分析,莱钢集团未来只有两条路径:第一,迫不得已与济钢集团共同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并作为集团旗下一家核心子公司存在;第二,因为安赛乐——米塔尔已无指望,必须引入其他投资者,比如宝钢等国有大型钢铁企业。

  据报道,山东省国资委已经拟订了省内钢铁企业整合的方案,即由莱钢集团和济钢集团组建山东钢铁集团公司。

  尽管有报道称二者并不情愿整合在一起,“不管它愿意不愿意,都得组建起来”,山东省国资委宣传部一位官员对媒体表示,“组建山东钢铁集团的事情正在紧锣密鼓地运行,相信很快会公布出来。”

  业内人士分析,如果双方是在引入外资失败之后政府硬给捏在一块的,那么这样的重组又如何能抵御外资的并购呢?

  一项数据显示,近两年来,我国钢铁业的集中度不升反降。这也反映出国家主导的钢铁业重组困难重重。

  “国内钢铁企业重组为什么那么困难?因为这涉及地方的利益,税收的归属。而外资则不存在这个问题,税收仍然会留在当地”。业内专家对《中国投资》表示。

[上一页] [1] [2]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