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资入华呈新态(6)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6日 12:12 中国石油石化杂志
2003年开始,长城、昆仑等国产润滑油品牌的生产商中国石化和中国石油等发起了市场争夺战,并采取与汽车公司紧密合作等策略从润滑油的使用源头抢占市场,外资品牌润滑油占市场份额比例有所下降,2004年降至65%,2005年进一步降至60%。为应对国产润滑油品牌的强劲攻势,外资品牌润滑油在继续加强与汽车制造商的战略联盟的同时,开始调整在华润滑油营销策略,采取新的方式抢占中国润滑油市场。2005年6月,国际著名石油公司BP旗下的嘉实多润滑油与中国最大的商用车制造商东风集团成立对半合资公司,采用嘉实多和东风双品牌,联手抢占中国润滑油市场。此举将更有利于凸显润滑油自身品牌并培养客户的忠诚度。目前,该合资公司已开始向东风旗下的汽车推荐使用嘉实多润滑油,并计划到2010年使东风嘉实多品牌润滑油占国内市场份额的10%,年销量达3万吨。 2006年以来,外资公司继续加快加大投资中国润滑油市场。9月,壳牌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民营润滑油生产商、中国第三大润滑油公司统一石化旗下“北京统一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和“统一石油化工(咸阳)有限公司”75%的股份,从而使壳牌在中国润滑油市场的份额位居第三,成为了中国润滑油市场排名第一的国际能源公司。同时,也使外资公司在中国润滑油的高端市场份额再次跃升至约75%。此外,韩国SOMO集团于2006年2月投资3000万美元成立了集润滑油生产、销售、仓储及修车等功能于一体的青岛烁眸实业有限公司;美国海湾石油公司于11月在山东烟台建成了产能为5万吨/年的润滑油生产厂。 与此同时,雪佛龙、德士古、埃尔夫等著名国际润滑油品牌还控制着大陆包括香港市场的船用润滑油市场,该市场自改革开放前就一直依赖进口。近年来,国内润滑油企业竞争实力增强,相继收回了部分内河及沿海船舶润滑油市场。但由于自身实力所限,国内品牌依然难以在高档船用润滑油领域对外资品牌构成实质性威胁。 利用LPG占领网络 在LPG领域,外资公司利用我国进行能源结构调整、加大对燃气利用领域开放的有利时机,积极参与我国华东等经济发达地区的燃气运销网络建设,目前在我国的LPG领域已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BP是中国最大的LPG进口企业,近两年不断加大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的投资力度,完善LPG营销网络,使其在华南和华东沿海地区经营的LPG企业达到9家,总投资超过2.5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在华最大LPG进口和营销企业地位。BP公司的LPG营销网络为成品油批发市场放开后,进一步扩张其在华成品油营销业务打下了基础。 锦上添花更进一步 总的看,外资石油石化公司在华石油勘探开发已进入较为成熟的时期,而在天然气勘探开发、炼油和成品油营销领域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今后随着市场的逐步放开和成品油价格与国际市场的逐步接轨,外资公司在各领域的投资力度都将会有重点地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出以下趋势: 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外资公司将继续适度扩大投资,并仍将重点集中于近海油气勘探和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业务,并伺机加大加快发展煤层气等替代能源,适度发展深海油气勘探。2006年,中国海油又发放了7个海上油气开采许可证,继续保持了近几年的较高水平。同时,中国石油也宣布对外开放塔里木盆地9个风险勘探区块共11万平方公里的勘探权,这是中国陆上近12年来在油气对外合作方面的最大举动,将为外资石油公司在中国油气勘探开发领域提供新的合作机遇。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