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CPI指数加大汽车消费后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2月25日 09:08 新京报

  尽管作为交通工具的汽车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的大环境下几乎已成为惟一价格仍走低的消费类商品,但1月CPI上涨7.1%,并创下1997年以来的月度新高的消息似乎在向车市传递着另一个信息,那就是围绕汽车消费的后市场的价格风暴已经来临。

  和国外计算CPI的方法不同,国内CPI所计算的范围仍和国内消费特点相挂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CPI指数主要集中在衣、食、行以及教育、医疗等与每一个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在这方面,作为中产生活标志的两大类房价和车价并未完全列入其中,这主要是因为这两项在现在阶段仍属于奢侈品消费。但和房价不同的是,车价从2004年以来,整体上就一直处于下落的趋势中,车会更便宜已经成为消费者,甚至是商家和厂家的一个“共识”。

  在1月CPI的分类统计中,涉及到与汽车类消费有关的内容包括:交通和通信类价格同比下降1.1%。其中,交通工具价格下降2.9%,车用燃料及零配件价格上涨6.8%,车辆使用及维修价格上涨1.9%,城市间交通费价格上涨6.0%。

  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除了作为交通工具类的整车价格在下降外,其余的与“买车后”相关的所有消费项目价格都在涨价,这也意味着,看到走低的车价并不意味着“有车一族”就可以逍遥于CPI指数之外。这就如同高考一样,当很多中国学子认为考上一所好大学意味着人生从此论定,实际上这只是你波折人生的开始。

  事实上,整车价格的下跌除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等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成本因素外,还包含有两个关键因素,而这两个因素在短期内受CPI影响的幅度并不大。一个是零部件供应的配套价格,另一个是产品的利润空间。前者主要是因为厂家和配套厂的供给协议通常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即使这一段时间内原材料价格会上涨,但整体价格体系不会有大的调整;后者是因为尽管目前汽车市场已经进入了买方市场,但竞争和发达市场对比仍谈不上充分竞争,厂家生产整车利润空间还在,特别是中高级产品,而中级车以上的细分市场一直是国内汽车消费的主力市场。

  所以,CPI指数上涨将直接给中高级汽车产品的消费带来影响。这一点在去年底国内主流中高级产品生产企业调低今年的生产目标可以看出。诸多企业老总直言今年中高级车“不好做”,重要的理由就是因为CPI指数上涨和原材料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市场消费能力下降。

  不过用车标榜生活品质与身份的国人是不会让整体车市出现负增长的,在后市场价格上涨的压力下,中国汽车消费者会将今年汽车类产品的消费重心拉低,回归到紧凑级和小型车细分市场,换言之,这是现实驱动下的消费行为的理性回归。

  从1月份国内分车型的销售其实已经可以看出,去年中高级细分市场最为热卖的凯美瑞从去年的月均销量超过15000辆下降到1月的12000多辆,其余主力车型的销售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但紧凑级和小型车的主力车型都大幅增长,就连去年持续低迷的伊兰特在1月销售都超过了16000辆。

  在发达汽车市场,一辆卖出的汽车在后市场不包括油费的平均消费量超过1万美元,而目前国内一辆车在后市场的消费可能连100美元都达不到,这也意味着,即使没有CPI的因素存在,围绕汽车后市场的消费支出也会呈大幅度增长,就像整车消费已经持续了数年的增长一样。而目前的CPI指数上涨,将成为后市场消费的催化剂,加速这一进程的发展,也必将深刻影响中国汽车消费者在产品选择方面的改变。2008年只是这一“转型”的开始。

  □何醒言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