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访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总导演李彬彬(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30日 01:47 中国经济周刊
不是这样的。 “中国制造”是一种精神,是中国融入世界趋势的一个代名词。我们曾经说的“Made in Japan”,并不代表某个具体产品是日本人生产的,而是日本的产业文化和经济渗透能力进入世界之后一种彰显的表现,现在“中国制造”正在承担和继承这样一个地位。2007年评选的10个人,依旧还是各行各业。 那么,在我们通过调研,得出了那么多热门行业、热门经济事件、热门经济热点之后,为什么提出来一个“中国制造”精神? 纵观2006年到2007年,中国社会由于资本市场的高度发展,导致现在的情况是:连卖菜的都在做着千万富翁的梦。整个民族的心理,已经被巨大的财富忽悠到了一定程度了,似乎很少有人说财富的积累是要靠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真抓实干才能出来的。很多人都在说投个机吧、买个房吧、炒个股吧,以为坐在家里敲敲键盘,钱就来了,就成富翁了,就可以享受这个时代的财富了。不是的!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无数个企业家一步步把一些产品做成了世界第一,在今天依旧是带着最严谨的态度、勤勤恳恳地在世界经济竞争中搏杀出一条道路。他们付出的劳动和努力太多了,很多艰辛不为人知,这其中包括一些国企的老总。 所以,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通过一场评选,把“中国制造”的精神推向中国和世界,让一批优秀的、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的企业家成为大家所效仿的榜样。这或许能对未来的中国经济形成良性的推动。 如何看待对“中国制造”的质疑 《中国经济周刊》:2007年国外媒体对“中国制造”的质疑声此起彼伏,如何看待这种质疑? 李彬彬:我认为质疑是对的,这是对自身消费安全的关心。不单单国外媒体在抓,国内媒体也在问,这产品是不是对我有害。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我认为全天下的消费者都有权力发问,不单纯问中国产品,我还问美国产品——深海鱼油到底是不是深海的?我觉得这无可厚非,这是一个理性社会所表达出对经济界的一个良性拷问,用不着大惊小怪。质疑是最有效的,一个人或者一个国家如果没有竞争对手,那他就会甘于平庸,养成惰性,最终导致庸碌无为。这样的质疑声越多,对中国经济促进的良性作用也越大,一个大国,一定要真正融入到世界经济实体中间去竞争,而且锻炼出真正的水平。 换一个角度,为什么没有人质疑中国的航天技术,因为事实胜于雄辩。只要中国的玩具一夜之间停产,世界儿童损失的就是全部的幻想和欢乐,就这么简单。当数量和竞争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别人指出一点点缺点,我们应该虚心地接受。对方做错的,污蔑的要道歉,要改正,这才叫经济合理的发展方向。中国政府能用这种心态面对,也是非常先进的,也是时代发展到21世纪,一个真正懂经济的政府所做出的正确的事情。所以,央视经济频道在做“中国制造”新版图,“相信中国制造”一系列特别节目的时候,觉得政党的先进性和经济工作引导思路的先进性,的确是中国经济发展之所以有今天这种成就的一个真正体现。这些先进的方法和思路,客观的、踏踏实实、实实在在的精神,才是“中国制造”的精神内涵。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