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煤变油能否尽快成现实?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11日 17:37 财富时报

   何刚 文

  新年伊始,国际原油价格如许多人预料的那样,突破了每桶100美元大关。这对中国显然不是个好消息,作为全球需求增长最快的石油净进口国,我们将不得不为日益昂贵的石油付出更多代价。与此同时,议论多年的中国石油战略储备基地正开始全面建设,这当然是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项必要之举,然而只靠多买油、多储油,恐怕还不能缓解中国的石油难题。

  石化科技的发展,其实早就从根本上增加了石油的来源,这就是颇受关注的煤变油技术。不过,仅仅在几年前,当国际油价徘徊在10-30美元时,任何提议煤变油的声音都会遭到抨击或嘲弄,因为按照现有技术,以煤为原料制成石油,每桶成本大约在35美元上下。

  面对如此一目了然的账目,几年来中国很明确地选择了大量进口原油,而不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煤炭资源,及早启动煤变油项目。几年之后的情况,我们都看到了,原油价格一路猛涨不见回头,每桶35美元左右的煤制石油这才让人无限思念。可惜的是,因为这几年的研发拖拉和准备不足,包括中国神华在内的几个立项公司,迄今仍未开始规模化的煤变油。

  这真是让人着急。最乐观的预计也表明,今后数年时间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同时只要中国经济保持正常增长,无论怎样节约使用,我们对原油的需求增长也会是刚性的。虽然国内的油田勘探还在继续,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收购全球油气资源也呈加速趋势,但这些不确定的供应量增长,仍然不是中国经济可以放心依靠的石油来源。

  更进一步的了解还不难发现,一直到现在,煤炭仍然是中国一次能源供应中的绝对主角,占供应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近年来石油的占比虽有所上升,但还是不到30%,这提醒我们,解决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首先要做好的,其实是煤炭的文章。特别是在煤变油技术已趋成熟的情况下,能否尽快推动实施相关项目,实在是关乎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一件大事。

  从现实性上看,中国神华几年前极具前瞻性的立项,应当是条件最成熟的探路者。在国际油价突破100美元之际,有远见的人因此开始关注,第一桶煤制石油何时会出现。还有人在计算,这样一个极具前景的项目,能否让中国神华成为堪与中石油比肩的能源新巨头。

  应当说很有这种可能,不仅因为油价猛涨,让煤变油变得越来越有利可图,更因为中国神华非常独特的业务构成和产业链条。作为中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的煤电一体化布局也是最全面的,同时它还引人注目地拥有自己的运煤专线铁路和煤炭转运良港,这使得中国神华远远超越一般的煤炭企业或发电企业,成为中国最具综合竞争实力的一体化能源企业。

  更有意思的是,神华拥有中国最丰富优质的煤炭资源,并在新一轮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中占尽先机。国家从安全生产和规模经营考虑,非常鼓励神华这样的优质企业继续扩大规模,跨地区占有更多优质煤炭资源。这事实上也确保了神华启动煤变油项目后稳定的原料供应。

  不过,中国神华显然不能只算自己的小账。因为长期形成的三巨头垄断格局,中国石油产业的进入门槛其实是非常高的,牵动的既得利益也非常复杂。对中国神华来说,用煤制成油也许只是技术和时间问题,更大的麻烦和不确定,则很可能来自煤制石油的去向有限:要么成为石油三巨头新的上游供应商,要么自己另搞一摊石化产业进行深加工。

  我们很容易想到的是,石油三巨头不会愿意看到中国神华自行发展石化产业,因此很可能会想方设法,在神华的石化项目审批上设置看得见或看不见的障碍,以延缓中国神华成为第四个石油巨头的时间表。但要它们痛快地买下神华的煤制石油,就会是更容易的事吗?

  恐怕也不是。因为有关成分的差别,要对煤制石油进行深加工,也需要进行相应的设备更换,这就涉及石化企业新的成本核算,如果无利可图,它们是不会主动干的。因此,国家有关部门需要从战略高度进行部署,并推动相关企业务实谈判,形成于多方有利的商业合作模式,避免让看起来很美的煤变油项目,因为利益相关者的明争暗夺,而迟迟不能变成现实。

  ( 作者为资深财经评论员 联络邮箱:ernesthe@hotmail.com )

  解决中国的能源供应问题,首先要做好煤炭的文章。在煤变油技术已趋成熟的情况下,能否尽快推动实施相关项目,实在是关乎中国经济和国家安全的一件大事。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