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拓普轧机:中国制造之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6:15 《中国商界》杂志

  【编者按】

  围绕拓普轧机的是是非非已经持续了两年多。从最初的拓普公司专利维权诉讼,到接踵而来的拓普专利轧机质量问题浮出水面, 舆论对拓普轧机的关注一直没有平息。来自政府部门、司法机构、受损企业以及专家学者的声音莫衷一是,轧机事件始终扑朔迷离;由于问题久拖不决,也使利益关联方深陷困局:政府相关部门莫测高深,诸多诉讼案件悬而未决,轧机受损企业伤心无奈⋯⋯到2007年人代会期间,拓普轧机问题终于惊动全国人大,17名人大代表联名提议,要求国家质检总局予以查处,以尽快平息轧机用户漫漫维权苦旅中日渐强烈的愤懑与不平,消除社会上的种种疑惑与猜测。

  “自主知识产权、金奖专利技术产品”曾是媒体一再传播的拓普轧机的亮点,这也使 “中国制造”赢得了荣耀。但如此“金奖专利”何以遭到专家们的反复质疑,如此“中国制造”何以在用户方面没有得到认可呢?

  本文所重点描述的是拓普公司目前为止在国内销售的最后一台轧机。2007年12月14日,在拓普公司正为轧机出口罗马尼亚上下欢腾之际,这台在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厂房里刚刚安装好的庞然大物已经“死机”。而这之前的2006年12月16日,该专利轧机的绝大多数用户曾齐聚广东中山,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邀请国内诸多冷轧专家商讨摆脱轧机困境的办法;这之前的2007年2月2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发出第9469号“无效宣告请求审查决定书”,正式宣告郑红专的“一种轧辊小挠度、高刚度轧机”发明专利全部无效,拓普公司随即又提请行政诉讼,发誓将 “为荣誉而战”;这之前的2007年10月25日,应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国家质检总局派出专家组,就众多用户反映的郑州拓普轧机质量问题,正式展开调查,受损企业的伤痛得到了些许抚慰。

  “中国制造”之痛,“痛”不在我们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与不足,而在于我们的企业有没有诚意和勇气直面自己的不足和问题,在于我们的监管部门有没有一套完善的机制来规范和矫正企业的行为,避免对社会造成大的危害。

  “中国制造”正在走向世界。“中国制造”必须走向世界。但如拓普轧机这样,国内质量纷争未了,匆匆跨出国门,其可能的后果,是给“中国制造”带来国际范围的负面影响,“痛”之深,伤及国家的对外声誉。

  文/本刊记者 宋戈

  拓普轧机即将走出国门之际

  国内最后一台冷轧机“死机”

  就在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上下欢庆“出口罗马尼亚的XGK-LD1400冷轧机组合同正式生效”,公司董事长郑红专、总经理赵林珍夫妇准备带队“走出去”之际,郑州拓普为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装备的一套冷轧机组突然“死机”,无法启动。

  2007年12月14日,浙江宏马铜业有限公司冷轧机组现场。

  “搞了这么多年企业,阅人无数,从没遇到过这样的事。”应红标在浙江金华、永康一带企业界是个传奇式人物,20岁起开始创业,每年以50%的速度增长,十年来无往不胜,迄今他的“宏马”集团已有铜加工、金融担保、房地产、百货等多个产业,年营业收入达4亿元。但这回不得不承认,遇到郑红专、赵林珍,稀里糊涂地就“中招”了。

  2007年12月14日早晨,宏马铜业试生产刚刚两个多月的XGK-LD1150精密冷轧铜带轧机突然死机,任凭他们百般努力,却再也不能启动。这套冷轧设备价值3000多万元,项目整体配套投资达2亿多元,是浙江省重点项目。按应红标的谋划,兴建这个宽幅铜带生产项目,可大大提升自己的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达产后可形成30亿元的销售规模,将成为企业新的增长点。然而从与郑州拓普公司签署合同起,他的雄心一步步变成了可怕的梦靥。

  公司主管生产的经理老徐站在“趴窝”的轧机旁一筹莫展。“从设备进场到开始试生产,整整拖了一年半时间。现在两个多月过去了,还没有整班运转过,大大小小的故障没完没了,设计年产能力不低于5万吨,合每月4000多吨,但试车两个多月以来总共加工不到200吨,目前为止只能轧制两种规格,因为轧机配置的测厚仪不准,轧出的板材薄厚不均,根本卖不出去⋯⋯”

  然而,就在这套设备刚刚开始试车之际,拓普公司就在一家权威媒体发布了《XGK系列轧机再创新高》的喜讯,称“该条精密铜带生产线是亚洲最宽的生产线”,标志着拓普“系列国际专利轧机在有色金属领域的产业化取得成功”。

  就在发生“死机”事件的前一周,拓普公司提出对设备进行验收,这让宏马公司感到十分为难:设备问题一大堆,何谈验收?双方在验收程序、内容、保证指标等问题上争执不下,拓普气急,撤回了全部技术人员。

  宏马公司从上海请来的专家诊断,设备突然无法启动,可能是设备供应方在控制系统动了手脚,故意设置了停机密码。

  试车两个多月以来,这台拓普轧机从故障不断发展到完全停车,浙江宏马巨大的投资得不到任何回报,每天仅利息损失就有2万元。应红标陷入极度郁闷、愤懑中。“我现在很难集中精力,郑红专和赵林珍的影像总是在头脑中晃动,挥之不去。”他说。

  然而就在此刻,被应红标深刻惦记的郑红专和赵林珍夫妇却陶醉在喜悦中。2007年10月30日,拓普公司出口罗马尼亚的XGK-LD1400冷轧机组合同正式生效,这将是拓普轧机首次走出国门。应客户邀请,他们正在准备着带队前往欧洲的行程。

  长期以来,我国钢铁大型冷轧设备大部分从国外引进,这台轧机的出口,对拓普公司无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全公司上下欢欣鼓舞。”拓普公司在自己的网页上写道。拓普公司把这一盛事与“嫦娥探月”工程相媲美,拓普公司网站论坛上有人赋诗曰:“一朝喜报天下扬,十载心血创辉煌。虽无奔月嫦娥美,却有硕果送吴刚。”

  拓普轧机出口欧洲这件事,甚至让应红标也见到了几分希望:“我当然希望拓普的产品总体上是好的、可靠的,希望我遇到的情况是个别的。那样的话,问题就还有解决的可能。”

  凭借专利拓展无限商机

  面对质疑普渡惊人之举

  专家指出,拓普轧机以专利技术为卖点,但问题恰恰表现在专利方案在工程中不具备实用性。在与用户企业的质量纠纷愈演愈烈、专利技术被广泛质疑的情况下,又传出拓普 “200万吨冷轧项目”奠基的消息。

  围绕郑州拓普公司轧机发生的一切,都源于郑红专1989年3月申请的一项中国专利:一种轧辊小挠度、高刚度轧机。

  1992年起,郑红专开始将该项专利技术进行转化,陆续在省内制造并安装了数台小型冷轧机。尽管这几台轧机普遍出现了速度奇慢、故障频频、企业亏损严重的状况,有的还被资产管理机构列入待处置的不良资产项目名单,但郑红专夫妇仍凭借这一“重大原创性发明”,为自己“开发”了巨大财富和无尚荣耀。2000年11月,拓普公司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XGK轧机推介会,掀起对XGK轧机和拓普公司的宣传高潮,媒体对郑红专及其专利的美誉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新闻标题中出现“中国轧机第一人”、“世界轧机技术领航者”、 “跨世纪的技术创新”等无以复加的评价。

  应该说,拓普公司的舆论宣传组织得非常出色,既满足了媒体热衷“时代典型”的需要,也迎合了政府鼓励发展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的倡导,还创造了向政府部门进行项目申请的良好舆论环境。同样的技术内容,拓普公司专利轧机的研发成果从“第一代”发展到目前的“第六代”,项目申请也由县到市、由市到省、由省到国家有关部委,累计获得支持资金约7亿元。

  通过媒体哄炒和大量宣传铺垫,郑州拓普公司比其他同行得到了更多的社会关注、更多的权力支持、更多的政策优惠扶持,也使大量用户对此深信不疑。

  拓普公司在给有关政府部门的报告中称:拓普轧机投入市场以来,已形成年产精密冷轧带钢87.8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为国家节省进口产品费用64.9亿元人民币。XGK轧机的发明及应用成功,标志着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中国的轧钢技术摆脱了近百年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的被动局面,并一跃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其主导产品XGK-LD型系列轧机,在62个国家和地区申报25项发明专利,目前已取得17项授权,8项正在审理中,目前还有50项专利正待申报,在国内传统轧机应用领域掀起了一场更新换代的潮流。

  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专利即代表先进生产力。一项技术或设计创新,只要满足实用性、新颖性、创造性就能获得专利权,但专利并不是一个可供直接转化的技术,相当一部分获得专利权的技术离产业化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能否在商业上取得成功,还需要把各种技术组装配套,结合产业化需要研发有关工艺,然后才能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据拓普用户反映,拓普专利轧机的产能在使用中最多的也不超过设计能力的30%,其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即使与国内同行相比,也是落后的。

  在生产过程中,衡量一台轧机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据冶金专家介绍,不是这台轧机能不能轧钢,而是这台轧机是否能够稳定的生产,产量突破盈亏平衡点,使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反之,企业将面临连续亏损,直至破产。例如,宏马铜业公司与拓普公司合同约定年产量不低于5万吨,合月产4000吨,但实际两个月产量不到200吨,企业不亏损才怪。

  河南省机械设计传动及系统重点实验室主任李济顺博士指出:专利与成熟产品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专利技术到具体产品,到产业化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中间试验,对这一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需要有一个正确认识。

  这个观点是完全正确的。尤其像轧机这样投资巨大的大型装备,中间试验应该抱着负责和谨慎态度进行,决不能在技术不成熟的条件下大面积地推向市场,否则将贻害社会。同时,在产业化过程中,如果产品出现严重质量问题,企业应该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用户改进或者召回。

  在与用户企业质量问题纠纷愈演愈烈、专利技术被广泛质疑的情况下,郑州拓普公司发布消息:精密带钢三期扩建工程项目、年产200万吨的拓普精密冷轧薄板钢材基地,2006年7月13日在郑州高新开发区胜利奠基。该条消息还特别强调,此项目总投资22亿元,设备全部采用拓普公司的专利轧机。据了解,目前这一项目仍在“进行规划”中。拓普公司真有把握做出合格轧机、装备出能够赢利的企业吗?拓普公司的这一“惊人之举”将如何演义,人们热切关注。

  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议

  质检总局彻查轧机质量问题

  然而就在拓普卖给宏马的这台轧机跌跌撞撞试车的时候,2007年10月25日,应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议,国家质检总局派出专家组,就众多用户反映的郑州拓普轧机质量问题,正式展开调查。

  迄今为止,用拓普专利轧机装备的企业没有一家能够赢利。2003年以来,郑州拓普先后向上海、浙江、江苏、广东等地的钢带生产企业销售了六台XGK-LD1400型轧机,这些轧机投入运行后,全都遇到严重质量问题。

  浙江创业薄板有限公司与2003年与拓普签约,斥资3000多万元购买拓普XGK-LD1400。当初的这个决策令浙江创业董事长叶寿田现在心痛不已:“安装的时候,拓普说设备每个月产量至少6000吨,而实际上头三个月总共只生产了4000多吨,而且板形不好、经常断带,速度上不去,一提速就烧(背衬辊)轴承。

  “我们企业在银行有贷款,现在项目上错了,我不敢对外说,一说出去,银行资金就要收缩,那样企业很快就会死掉的。

  我只好熬着。地方领导过来看的时候我们兄弟两个就加加班,把轧机开起来,上一卷钢,开两个道次,领导走了就停下来,就这样去骗领导。现在,我看到那个车间就会发抖,我不想进那个车间,我做梦也怕进那个车间⋯⋯”

  与浙江创业叶寿田有同样遭遇的还有上海丰钢王章钦、中山创志公司张锦彬、南通刚正刘允华。只有江苏大力神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曹晓国侥幸逃过:他在支付完第一期1308万元货款后,了解到浙江创业已经因拓普轧机生产陷入困境,于是冒着1308万货款有去无回的风险,断然决定中止与郑州拓普的合同。

  拓普轧机质量问题的集中暴露,是在2006年12月16日。这一天,浙江武义、江苏丹阳、广东中山三地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在中山创志公司的轧机现场,组织召开了“拓普轧机质量问题分析及如何使企业走出困境”研讨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拓普轧机违反了轧机设计的基本规律,造成整体刚度不足的致命弱点,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就表现为轧制速度不高、轧制力不足、容易断带、跑偏等问题。

  拓普公司不仅拒绝出席这次会议,总经理赵林珍还假冒人民日报新闻部记者采访会务组负责人,并以人民日报的名义阻止会议召开;副总经理谢国胜在会前假扮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人员,带着一份伪造的“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函来到中山,企图阻止研讨会的召开。

  事实上,在这次会议之前,中山创志公司就已经委托国家冶金重型机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拓普XGK-LD1400轧机进行了质量检验。结果表明,全部十一项指标中有四项主要指标不合格。而这些不合格指标都显示,轧机的生产能力达不到设计和合同的要求。

  2006年7月,原冶金部副部长周传典等13位冶金轧钢权威,在听取拓普轧机用户反映并进行多方论证分析后,已经感到事态的严重。他们曾联名致信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知识产权局领导,认定“拓普公司以‘金奖专利’为诱饵,制售劣质产品欺骗用户,造成了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严重扰乱了行业的发展秩序,阻碍了冷轧设备的创新和国产化”。

  然而,在拓普公司眼中,专家们的这些言论对自己构成了名誉权伤害。他们迅速采取行动,将向媒体反映情况的浙江创业公司、对拓普轧机质量问题进行分析的七名中国权威冷轧专家、一家刊登相关报道的报社,分别诉上了法庭,郑州高新区法院已经立案审理。

  围绕拓普轧机质量问题愈演愈烈的事态最终惊动了国家最高权力机关。2007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17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提出建议,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尽快就相关疑点进行调查、依法处理。

  在人大代表们的监督、追问下,国家质检总局调查工作缓缓启动。7月25日,质检总局质量监督司邀请部分拓普轧机用户企业座谈,听取投诉意见。10月25日,由国家质检总局组织委派的专家组一行七人来到江苏南通刚正薄板有限公司生产现场:从下午4点至晚8点,轧机的轧制速度不超过3米/秒(设计速度为10米/秒),共发生5次断带。26日上午,专家组在生产现场进行调查时,发现运行中的轧机不仅断带频繁,轧辊损坏也十分严重。

  现在距离专家组对用户企业的调查已经过去整整两个月,相信一个实事求是的调查结论很快会送到人大代表手中。

  链接

  拓普精密冷轧机分布使用情况

  2003年至2006年间,拓普公司生产销售的八台XGK-LD1400精密冷轧机,其分布和使用情况如下:

  (1)浙江创业钢带有限公司: 2003年,投资3000余万元,与郑州拓普轧制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制造了XGK-LD1400轧机。从使用之日起至今,每日大小事故不断,产能、产量极低,导致企业耗费数千万元巨资对轧机进行改造,除机架没有更换,轧机部件已基本替换,目前企业严重亏损1.2亿元。

  (2)广东中山创志钢铁有限公司:2004年,筹资3800万元购买XGK-LD1400轧机。由于轧机质量伪劣,设计、制造缺陷严重,导致无法投入生产,目前企业濒临倒闭。

  (3)上海丰钢精密冷轧薄板有限公司: 2003年,筹资5080万元开始建设XGK-LD1400轧机。2005年1月23日,过钢试产,由于事故频繁,经过近一年的调试,仍不能正常生产,至今处于停产状态,目前企业已经清产倒闭,拓普已将轧机回购。

  (4)南通刚正薄板有限公司:由于轧机质量伪劣,事故频繁,年产量达不到合同约定年产量的一半。

  (5)上海众拓精密带钢有限公司:由于轧机质量伪劣,被拓普公司回购。

  (6)为江苏华西村制造的冷轧机,至今还未通过验收,轴承更换损失惊人, 每月产量只有3、4千吨,达不到合同约定年产量的一半,该村也因此拒付1千多万元余款。

  (7)为天铁集团制造的两台冷轧机,合同约定年产量30万吨,折合平均月产量2.5万吨。2006年1-6月份的总产量6000吨,其中最好月份月产量2000吨,仅达到合同约定量的10%。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