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邱林:股东拒绝东新合作是明智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1月09日 11:45 新浪财经

  邱 林

  昨日,东航股东大会上,A股股东和H股股东双双以高票否决了“东新合作”的提案。对于这一结果,东航集团总裁兼股份公司董事长李丰华表示遗憾,并坦言由此可能导致延缓东航发展步伐而感到“很大压力”。在会场上,一位小股东直接走上演讲台宣称,3.8港元的价格太低,她支持国内航空企业进行重组而非引进外资,并认为对于外资的先进管理经验,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而非出售股权来获得。(1月9日《上海证券报》)

  东航的股权争夺战真是一波三折,说到了白热化状态也不过份。8日,“东新合作”终于被股东高票否决,这即在预料之中,也在预料之外。其实,这一切都是东航一手造成的,为了阻止中航的介入,东航尽其所能对新航作出重大让步,其实质就是要贱卖东航。尽管事前掌控国企的国资委就此发表声明称,国资委支持中央企业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企业经营行为由企业按市场化原则自主操作。但是,国资委的这番表态也没能阻止股东对“东新合作”说“不”。这说明股东在这一并购案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回顾东航这十年由咤叱风云的“民航骄子”,如今竟成了“亏损大户”,并且要由外资来挽救,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对于东航产生巨亏的原因,东航一位高管解释为“飞机折旧、燃油价格上涨”等因素造成企业亏损20亿元。但是,据《新财经》透露,东航的财务报表可能有故意亏损的情况存在。特别是2006年的巨额亏损,无疑是在给市场一个信号,以期平抑股价,给新加坡航空入股做铺垫。

  的确,为扭转目前亏损局面,东航向新航大开方便之门。根据“东新合作”协议,东航虽然此次将得到新航注入的71亿元资本金,但东航却不能分享新航收益。东航、新航的航线网络产生的协同效应对东航帮助有限,而对提高东航在国内的竞争地位也没太大作用。例如新航对东航总经理,对分管规划、财务、运营、营销等方面的公司领导的聘任,拥有实际上的否决权。另外,新航直接派驻12名高管进入东航关键岗位,基本上取得了对东航的实际控制权。

  有专家认为,这种安排在世界航空运输业极其罕见,国家对七大重要产业和关键领域保持绝对控制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受到了极大挑战。新航入股东航后,很有可能给整个我国民航的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后患。因为新航入主东航后将可能反对中国航空运输业的重组。据有关人士透露,“东新合作”协议中就规定有排他性条款,即:东航的股权不能转让给中国的任何一家航空公司,新加坡方面的股权也不能被摊薄。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像东航这样的民航骨于企业被外资并购,还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其他行业的骨于企业被收购或被挤垮,从而削弱我国的民族产业。其实外资企业对我国企业根本没有感情,用一点美元、欧元就把国内企业收购了,钱赚够了就走人。即使不走人,也占据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部分市场,让我们自己的企业在剩下的有限市场里死拼。这样失败的合资,即丢了民族品牌,也丢了市场,实在得不偿失。

  近两个月来,尽管国内对东航与新航的合作有许多反对的声音,但东航仍一意孤行,并称与新航合作可以引进先进管理。然而,外资收购并不必然带来先进管理。况且,如果依靠现有经营管理层无法改善企业管理,可以聘请国外职业经理人来管理,不必非卖掉企业不可。其实,从国内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资并购案中,我们常常能看到并购标的公司“宁让友邦,不予家奴”的行为,宁可向外资出售股权,也不向内资同行出售。一些被收购公司的管理层为了个人利益宁可选择外资收购。

  现在,对于外资并购我国企业,出现了两种观点。激进者认为当下外资潮热涌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经济转轨的必经阶段;而反对者则认为,自对外资的政策优惠开始,我国的经济模式就有被异化的倾向,内资企业话语权被不断吞噬。这两者间分庭抗礼互不相让,牵涉到我国改革的基本路径之争。实际上,我国多年来“市场换技术”、“市场换管理”的实践已经越来越证明并不成功,而无论理论还是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说明,外国直接或间接投资不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管理的必要条件。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对股东拒绝“东新合作”持肯定的态度。我们也希望各级政府在对于国企股权出让,公正评估国企资产防止国资流失,完善法律体系,用法律规范外资并购,鼓励国内国有或民间资本平等地同外资竞争、参与并购,建立外资并购国企的产业危害预警机制,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以创造性地解决,我们有理由对内资与外资一视同仁地享受公平待遇,合资或并购企业充满信心。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