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天一斤奶遭遇现实阻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9日 10:33  财富时报

  年初“杀牛”年底“抢奶”,中国奶农的2007年颇富戏剧性

  -本报记者 韩方方

  每天,早晨6点、中午1点、晚上8点,北京市大兴区西湖林村村民鲍国增都会很准时地去做同样一件事,也是这几年来天天必做的事——挤牛奶。

  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他来说颇为难忘,“今年三四月份奶价最低的时候,真想把3头奶牛宰了卖钱,牛奶卖不了好价钱,还要倒贴饲料钱和医疗费。”但这几年,卖牛奶是鲍国增主要的收入来源,这让他没有忍心下手。而在有“中国奶牛第一县”之称的呼和浩特土默特左旗,2007年上半年有超过60%的新生奶牛被送到了屠宰场,一头牛只能卖200元,很多地方奶牛的存栏率减少了20%,而不可计数的牛奶更被直接倒掉。

  可是,鲍国增没有想到,短短几个月后,牛奶价格开始不停上涨,从7月份每斤0.85元涨到12月份的1.50元。在北京,最新的收购价格超过了每斤1.70元,较年初上涨一倍。不过,没有杀牛的鲍国增并没有因为奶价攀升而增加收入,因为饲料价格比牛奶价格涨得还要厉害——“奶价是三分五分的涨,饲料是三毛五毛的涨”。

  “奶牛蜜乳期精料补充料”,鲍国增的奶牛吃的就是这种料,这是大北农集团京津冀事业部北京特区提供的,一吨2000元。“今年年初,这料一吨不到1800元。”鲍国增对每一笔开支都记得清清楚楚:一头牛一天要吃28斤左右的饲料,辅助料两元一斤,另外还要添加豆粕、玉米、麸子,算起来一头牛一天的“饭钱”就要将近60元。鲍国增的两头奶牛日产奶能卖150元,但饲料要花120元,再加上水电费和一头不产奶的小牛犊的饲料钱,“这一天就挣不到什么钱了”。

  “一天一斤奶”,这个口号正在成为很多中国人生活的标准之一,但很多像鲍国增这样处于牛奶制造业源头的奶农们却正在考虑退出这个行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收益微薄。在奶产品利益链条上,产品销售、包装采购、企业加工等环节拿到的利益超过80%,而奶农提供原奶分得的利益仅占16% 左右。前几年,许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承诺 “供应奶源”、“提供土地厂房”和“税收减免”等优惠条件,为兑现这些条件,奶牛养殖在中国的许多村镇无序扩张,2007年初的价格大跌,即是供应过量的直接反映,虽然年底价格反弹,但更多的是出于饲料价格大涨的原因,奶农们的收益始终充满着不确定性。

  对他们而言,2008年仍然看不到转好的希望,像伊利这样的奶业公司在2007年增加了数亿元投入用于收购原奶,但收购价格距离奶农们的希望仍然相差甚远。而饲料价格的上升倒是实实在在的。

  “进入2008年,农产品依然被全球看好。” 北京首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农产品分析师刘冠宇说,“因为全球通涨还未结束,商品价格整体仍将保持涨势;明年全球的大豆供应依然非常紧张,大豆、小麦、玉米争夺种植面积还将继续,加之原油将继续维持在高位,用农产品做生物能源使得全球农产品未来的供应显得越来越紧张。而且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使得各国农作物纷纷减产,澳洲更是遇到了百年不遇的连续两年干旱,这些因素都有力地支撑着农产品价格”。这对奶农来说是个糟糕的消息,或许这更能坚定他们退出的信心。

  因为奶牛不像生猪,生猪短缺时只要给予扶持政策,几个月就可见效。但奶牛养殖周期要长很多。杀牛等于严重破坏了牛奶业未来生产能力,即使有国家政策扶持,也要两到三年的周期才能缓解。对于越来越多习惯饮用牛奶的中国人来说,未来三年里或许还需要习惯牛奶的高定价。

以下是本文可能影响或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查看该分类所有股票行情行业个股行情一览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