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国际油价猛涨 四管齐下积极应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7日 07:06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郑 兴 张东亚

  林女士的买车计划又搁浅了。

  这段时间,天天泡在车市论坛里看好的车型,无奈面对不断攀升的油价,林女士只能“等等看”了。“最近我在考虑另一款小排量、经济型车了”,盯着自己原本心仪的车型,林女士有点不舍。近来“高烧不退”的油价使很多打算买车的买主都迟疑了,全球汽车业都在经历与之相对的“寒冬时节”。

  报告显示,美国今年的汽车销售量较2006年下滑了3%,美国汽车市场11月份的销售整体下降,其中第一大汽车巨头通用汽车减幅达11%。相比而言,以节能著称的车型在车市上还留有人气。在刚刚结束的广州车展上,低能耗的经济车型成为车市的新宠,越来越多的购车族将目光投在了用车成本上。

  面对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尽管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国际市场原油供求基本面并不支持天价油价,甚至会出现市场因素变化引发的交易者抛售浪潮,使油价大幅回调,但油价大幅飙升的势头和美元的疲软走势仍不排除油价进一步上涨的可能。今年的高油价与年初相比,上涨了40%,增幅超过90%。能源交易员斯蒂芬·施洛克认为,这样的油价甚至已有“泡沫”成分,难以维持,他认为油价可能会回落到每桶65至68美元。但曼氏金融全球集团分析师对原油价格推高到每桶100美元以上似乎把握十足,和一些知名机构的推测如出一辙,“油价突破百元不过是时间问题”。也有分析师认为目前的油价走势并不明朗,“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市场数据表明,对经济的担忧可能会令需求减少;而另一方面,美元的下跌给油价上涨带来了动力。”

  然而,无论未来油价涨跌如何,目前的高油价已经对我国经济造成了影响。自2003年国际油价高企以来,应对高油价成为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

  定价机制:解决油价市场化问题

  我国的成品油价格目前仍实行政府定价制度,即由政府参照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成品油市场价格并考虑国内因素确定国内成品油基本价。如此定价有国内国情的具体考虑,但不可否认面临着国内成品油价格既与国际成品油价格严重脱轨,又与国内原油价格倒挂的尴尬局面。

  我国目前的石油定价机制尚待完善,一方面无法有效地反映国内石油的供求关系,同时也不利于节能降耗。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永伟博士介绍说,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能源消耗却占世界的15%,全年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合计约1.81亿吨,外汇支出819.62亿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能源专家史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针对我国现存的现实问题,我国应进一步改善石油定价机制,完善不同生产环节产品的比价,理顺原油与成品油的价格,用市场手段调整市场供需,同时政府运用财政、税收等手段对市场机制进行补充。例如,对低收入人群和公益行业进行价格补贴,对价格进行市场监管等。

  商务部于2006年底颁布《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被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石油石化市场开放的标志”。国家发改委初步确定了成品油定价新机制,不再“盯住”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成品油价,而以世界主要产油区布伦特、迪拜和米纳斯三地原油价格为基准。按照“在国际油价比较低的时候出台成品油定价机制比较合适”的理论说法,下半年油价的不断攀升态势不利于定价机制的出台。但是从长远来看,在综合考虑各行各业利益基础上改革石油定价机制是推动我国石油定价真正与国际接轨、获取石油定价权并最终促进石油市场化的关键。

  石油储备:着眼长期能源安全战略

  2002年,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对石油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进口的石油大多来自局势动荡的中东地区,这使中国面临着海外石油供应中断的危险。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应对供应中断冲击的石油储备,我国也在积极筹备建立自己的战略石油储备,用以应对突发事件,防范石油供给风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专家姜鑫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建立石油储备能够应对紧急状况下的石油供应中断,同时抑制油价剧烈波动。一般来说,战略石油储备主要用于应付紧急情况,一旦有紧急情况发生,初期可以稳定市场,向市场投放储备石油后,则可直接弥补供应不足。另外,在平时,当发生国际纠纷或产油国故意减少供应时,可起到稳定市场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价剧烈波动的作用。

  我国国家石油储备正在建设阶段。自2003年起,我国开始在镇海、舟山、黄岛、大连四个沿海地区建设第一批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陈德铭称,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建成后,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将超过30天原油进口量。12月,国家石油储备中心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作为我国石油储备管理体系中的执行层,将承担起战略石油储备收储、轮换和动用任务,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石油储备管理体系,加快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规范石油储备运作都将起到重要作用。

  能源外交:拓宽海外石油来源渠道

  数据显示,我国现在每年约3.5亿吨的石油需求中,有一半需要靠进口解决。根据国际能源署上月出版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到2030年,我国国内石油需求的80%需要依赖进口,未来我国的能源安全也将越来越依赖于海外能源战略的布局。而就目前来看,我国依然走的是单一的和绝对的海上运输路线,以及石油贸易上长期的偏向中东和非洲的地域保守做法。我国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能源外交。一方面通过石油贸易,从国外直接购买石油及石油产品,即“贸易油”。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国外石油资源开发,建立海外长期的石油生产基地,稳定地获取“份额油”。

  2004年被称为我国能源外交的“元年”,我国与俄罗斯、伊朗以及非洲几国分别就能源合作进行了商讨和对话,并签署了一系列的能源协议,全面开启了我国能源外交之路。此后,我国的能源外交战略主要集中于在周边广泛开辟能源新路,在美国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地区建立新的能源渠道,以及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与他国寻求能源合作。

  然而,近年来我国在拓展海外能源市场方面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经常受到能源所在国政治风险的影响,但相关的政策却依然滞后。即便是国家能源领导小组于12月初公布的1.8万字的《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对能源国际合作方面的规定仍旧措辞模糊。

  能源替代:或可改变能源短缺现状

  积极开发新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石油困扰”问题。能源专家史丹认为石油价格上涨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替代能源的发展。根据我国现有的资源与市场条件,天然气、煤炭对石油进行替代的潜力较大。同时,我国有着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应抓住机遇加快各种可再生能源替代石油的开发进程,实现能源供应多元化。特别要大力开发水能、风能、太阳能以及核能,以减轻对石油需求的压力。

  近年来,国家的各项政策都在促进我国替代能源的发展。《可再生能源法》于去年正式实施,今年9月,作为配套措施又出台了《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审议会议指出,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对于保障能源安全、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切实抓紧抓好。

  此外,节约被确定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将于明年施行的《节约能源法》明确规定,“国家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能源专家姜鑫民指出,我国应进一步完善节能法律法规,制定严格节油标准,加强节油监管,强化全民节能意识,逐步建立节约型经济社会。

  专家视点

  中国社科院世经所研究员沈骥如:

  首先,化石能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未来世界近百亿人口的可持续发展,不可能建立在化石能源的基础上。要开发利用清洁可再生的替代能源,更要创建清洁可再生能源基础上的新型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这意味着要开展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需要全世界全面、持久的合作,共同的能源课题也许会增进各国的政治互信。

  上海交大能源研究院院长黄震:

  我们的对策应从两个方面去做,首先技术上,要通过技术进步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发展多样化能源。我国应积极发挥“富煤少油”的能源资源特色,还应大力发展天然气、乙醇、生物柴油燃料等。第二政策上,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和税收、价格的指挥棒作用,去引导使用替代能源、新能源和先进节能技术,降低对石油的依赖。这里我要呼吁尽快出台燃油税。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中东室主任、研究员李伟建:

  我国的石油战略,一是制定安全战略,树立依靠国际合作来确保能源安全的理念,争取共赢。二是争取战略合作项目,既要考虑与产油国的战略合作,也要与消费大国加强对话与合作。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尽早加入全球石油共享体系。四是积极落实《青岛倡议》精神,促进亚洲能源合作,建立一个亚洲一体化的能源框架。五是向海洋要能源,加强海洋开发研究。

  美国知名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资深研究员黄靖:

  通过经济方法解决高油价问题有两种,一种是汇率放开,让人民币升值,但现在不可能这样做,因为这样带来的损失太大了;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各种小的手段,即通过改换投资方式,把中国现有的储备投放到国际市场上去,造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利益共同关系;鼓励低耗能产业的发展,对高耗能产业进行限制;进一步鼓励中国石油企业以合作等方式开拓境外市场。

  国际能源署执行干事田中伸男:

  全球范围内寻找新油气田的成本越来越高,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为石油寻找替代能源就成了当务之急。不幸的是,目前最经济的选择却是比石油更“肮脏”的煤炭。无论从环保角度还是从保持未来能源供应稳定的角度看,这样的做法都是不可持续的。而提高能源效率、发展清洁煤炭技术及建设更多的核电站是消费者和政府必须采取的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对策。

  欧盟能源委员会委员皮耶巴尔格斯:

  欧盟在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长期策略时应注重发挥电力、交通运输和供暖制冷部门的重要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开发沿岸欧盟电网等项目发展风电,采用生物质能供暖,扩大生物燃料的使用等措施,达到在2020年以前可再生能源的消费占其全部能源消费的20%的目标。然而,达成20%的目标可能要求3个部门齐头并进,同时还需要成员国之间的密切合作。

  美国著名智库凯托学会能源问题专家杰里·泰勒:

  替代能源的前景有喜有忧。可喜的是,由于高居不下的油价,替代能源项目更可能吸引到投资,替代能源产品将有更大的市场。可忧的是,再生能源替代可观的矿物燃料的前景并不乐观,因为再生能源的种类过于庞杂,而且单位土地上可生成的再生能源的能量无法与矿物燃料相提并论。

  全球主要石油消费区能源对策

  石油被称为“液体黑金”,在世界经济和国际关系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世界主要的石油消费区都根据本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和石油储备、能耗效率、未来石油需求预测、环境条件制约等因素,综合制定了本国的能源政策。美国、日本和欧盟是世界上主要的石油消费区,在能源对策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色。观察他们的油气政策,对我国恰当地作出相关政策调整不无裨益。

  欧盟

  为了应对油价节节攀升的局面,欧盟实行了一种机构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机构储备为主导的石油储备模式。

  为了保证石油供应,欧盟还建立了石油应急储备机制。该机制旨在自然灾害危机等导致市场石油供应中断的事件出现时,保证受到供应危机的国家获得最基本的石油供给。另外,欧盟还通过采取控制需求增长、管理石油供应等方式来保证石油的安全供应。

  在能源管理上,欧盟实行“两级能源管理体系”。欧盟委员会制定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规则,欧盟能源委员会负责监督执行。各成员国政府根据欧盟能源政策法规和方针政策的总体框架,确定本国的基本能源政策和法规。

  美国

  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面对节节攀升的油价,美国政府在多方面采取措施、积极应对。一方面,积极地增加国内石油战略储备,目前美国战略石油储备已达7.27亿桶。另一方面,在国内施行鼓励消费者购买节能产品的“能源之星”计划,通过设定有关行业如汽车制造业、家用电器业的节能标准等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率。

  在能源进口问题上,为减轻对中东地区的依赖,美国积极加强同其他石油产地的合作,实现油气来源的多元化。美国加强了同加拿大、沙特阿拉伯和墨西哥等产油国的贸易合作。在非洲,多家大型美国石油公司争先恐后地向几内亚湾大油田进军。在亚洲,美国逐步把触角伸进欧亚大陆“心脏”部位,积极地加强同产油大国俄罗斯的合作。

  日本

  由于国内油气资源贫乏,能源安全问题一直是日本的心腹之患。长期以来,日本大力推动和维护国内的油气储备。日本的石油储备制度分为国家储备和民间储备两部分。国家储备由石油公团独立完成,于1978年开始实施。民间储备于1971年到1974年期间在行政干预下实施。

  不仅在石油储备上花“工夫”,日本还积极地对外开展能源外交。首先,与中东国家签订了长期稳定的供给协议,确保日本能以优惠价格进口石油。其次,把“触角”延伸到非洲、中亚,特别是俄罗斯、远东等地。并于近年建议建立亚洲共同储备基地和东亚能源安全保障机制。通过这些外交手段,日本谋取了很多的海外油气矿的长期采掘权。此外,日本政府还通过调整预算、税制来改善石油产业结构。

  德国

  德国是世界上第五大能源消耗国,其能源的天然储量却相当贫乏。德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度几乎为100%。为了缓解这种局面,德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在国内积极地扩大石油储备的规模。目前,德国的石油储备已达4000多万吨,储备天数已达120天。2004年,德国官方石油储备为2370万吨。其次,德国积极地推动地区及国际性能源合作机制的建立。通过贸易及投资等方式与石油生产区建立起相互依赖的关系,积极地推进油气来源的多元化战略。

  上世纪70年代,在德国进口的石油中有2/3来自中东。目前,德国从四个大洲近30个国家中进口石油。俄罗斯是其最大的石油供应国,从俄进口的石油量占其总进口量的20%。

  法国

  同其他西欧国家类似,法国一方面国内石油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却石油需求巨大。每年法国国内原油产量尚不足200万吨,可是需求量却高达1亿吨左右。为了保持国内油气安全,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积极地开展“石油外交”。近年来,法国除加强同“世界石油主要产地”等主要产油国的合作关系之外,还积极与另一个主要石油输出国俄罗斯建立起了战略伙伴关系。其次,积极地在国内推行石油储备。

  法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石油储备的国家。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法国目前的石油储备约2226万吨。法国政府还通过立法、税收、财政等手段加快能源替代的进程。在开发新能源方面,法国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核电装机占其总装机容量的78%,居世界第一。

  本版资料由张东亚 罗川宗 周笑雅整理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