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资源与环保:双重挤压下的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26日 09:24 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记者 张帆

  山西定襄,阎锡山的故乡,有着中国锻造之乡的美誉。但如今,那些从清代乾隆时期就开始打铁,进而发展成为中国最大法兰制造和出口基地的企业们日子却越来越不好过。

  在他们的成本单上,从2005年2月开始,原材料就不断上涨,像2006年,钢材就比上年上涨24%,这种升势今年还在持续。煤、电、油的价格同样在上涨,出口退税额却由原先的21%降至目前的5%。而法兰价格却难以水涨船高,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者正后来居上。像印度的法兰产业就以其人力资源丰富、加工原料充足、价格较低的优势发展迅猛。加之人民币汇率的上扬,法兰盘出口量大为减少。

  在这里,一场大洗牌正在进行,小的死掉,大的忙着优化产品结构,提高技术含量,降低成本。一位企业家说,这是市场的倒逼机制在起作用。而这一切皆是因为资源。尽管资源短缺的警示已有多年,但在这里,没有切肤之痛,那些只是说教。

  定襄正在发生的一切,可以放之整个中国。资源,正在变成真切的压力。承受者不仅是企业,所有人都在为之付出更多的成本。与资源紧密相关的,还有环境。如果说,资源涨价目前已经成为显性因素,那么环保就是下一个企业、国人要为之付出最多代价的因素。无论是主动应对,还是被动承受,现实已然。而且毫无疑问,这样两个因素也将程度较深地影响到中国经济、社会的未来走向。

  然而,这个现状,在CPI指数连创新高的当下,确实让人为难。资源市场化的定价机制方向已经确定,但实施却困难重重。在目前的体制下,市场化很容易就变成涨价的代名词。环保情况也是一样,多年累积的问题处于集中暴发时期,人类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

  2008年态势将会怎样?民众的普遍预期已经形成,能源价格将会继续上涨,在企业看来,环保的压力势必也是越来越重。这是大势所趋,而其间政府能在哪些方面有所作为?

  资源方面,从体制上说,不能因为市场取向就听任价格上涨,要分清哪些涨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最好是能让民众加入到价格制定的过程中来,弄清真实成本,这样也会让民众对涨价心服口服。在此基础上,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让他们不致因为煤价上涨而取不起暖,不致因为油价上涨而付出更多的生活成本。

  而在环保问题上,对国际中国应该承担起一个大国的责任,对内则同样要以民为本,让民众参与到环保的决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毕竟是涉及到百姓生存的大事,还是让民众参与更有效。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