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老字号们的资本征途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05日 00:47 《法人》

  全聚德的成功上市无疑成为了老字号们的融资典范,但良莠不齐而又迫不及待地想杀入资本市场的老字号们,该怎样解决上市后可能面临的问题

  文 本刊记者 吕斌

  2007年11月20日,中国资本市场迎来了第一家“中华老字号”企业。

  这一天,备受关注的北京全聚德在深圳证券交易所

中小企业板正式上市,股价高开于36.81元/股,比发行价11.39元/股大幅飙升了223.18%。

  根据招股说明书显示,此次全聚德拟发行36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为1.4156亿股。据了解,此次全聚德募集的资金将用于全聚德前门店和丰泽园饭店的

装修改造项目、连锁拓展项目、食品生产基地和物流配送中心升级改造项目。拟募集使用资金至少为3.806252亿元人民币。

  全聚德的成功上市也给对资本市场觊觎已久的其他老字号们带来了更多的信心,东来顺、狗不理等老字号纷纷表示有意涉猎资本市场。

  全聚德破冰

  尽管上市效果不错,但全聚德的资本之路却可谓一波三折。据了解,此次全聚德成功登录A股,已经是第三次上市尝试了。之前的1996年和2001年,全聚德曾两次启动上市计划,但均因为时机选择和自身净资产规模等问题而搁浅。

  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中国的老字号企业基本都属于国有。而这一现状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产权不明晰、管理滞后、管理成本过高等“国企老毛病”。

  1994年,全聚德进行了第一次股改。当时由全聚德集团发起,与深圳宝安集团、上海新亚集团等一起合作成立了全聚德股份公司。当时的全聚德就曾谋划过加快连锁经营规模的宏图,而希望登录资本市场也成为当时全聚德解决加速发展所需资金主要考虑的方法之一。

  1996年,全聚德集团开始筹划上市。但由于当时制度上的原因,加上全聚德本身的企业规模所限,监管部门和企业人士普遍认为条件还不成熟,使上市计划首次遭遇搁浅。

  也许正应了“好事多磨”这句谚语,全聚德第二次冲击资本市场也未获成功。

  2001年,经过5年的发展与改制,“全聚德”企业状况大大改善,“上市融资”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全聚德的掌门人公开对外宣布,“全聚德正筹备上市事宜”,然而此番上市又是“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全聚德一直迟迟未公布上市计划。

  据相关人士透露,这次全聚德上市受阻最直接的原因是当时国内股市低迷,且内地股市中,属于餐饮概念的上市公司在股市上的品牌含金量并不高,概念化的元素偏多。故监管部门对餐饮企业的审查要严格得多,最终导致全聚德的上市申请未被中国

证监会批准。

  2006年下半年开始,随着中国股市迎来千载难逢的“大牛市”机遇,全聚德又开始“蠢蠢欲动”了。2007年1月全聚德集团第三次谋求上市计划全面启动。

  为避免前两次上市失败的问题重演,全聚德一直在谋划扩展实质性的经营内容,扩大自身规模。2003年11月,全聚德入股聚德华天控股有限公司,后又与首旅集团进行了资产重组。重组后的全聚德吸纳了首旅旗下的餐饮企业,建立了多品牌经营的集群理念,企业产权结构也更趋于合理。至此,全聚德上市的条件才基本成熟。

  连锁反应

  “借助资本市场,除融得发展所需资金外,老字号企业还可以改善和规范管理,使企业更加符合现代企业制度。”中信建投证券旅游与酒店业分析师沈周翔在接受《法人》采访时表示,老字号企业之所以会觊觎资本市场,除融资外,规范管理和提升品牌价值也是很重要的目的。

  根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我国“老字号”企业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西安、南京、杭州等历史文化名城,跨越零售、餐饮、居民服务业、制药、酿酒等行业。

  但商务部去年的调查结果却显示,全国1600多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多数经营出现危机,其中70%经营十分困难、20%勉强维持,只有10%在蓬勃发展。一直以来,人们都在苦苦思索,老字号企业的出路究竟在何方?

  以老字号中的佼佼者全聚德为例,经过百年的发展,目前全聚德仅有9家直营店,全球加盟店也不过61家,这与麦当劳、肯德基等连锁餐饮巨头遍布全球的庞大门店数量形成鲜明的对比,如此发展速度着实令人费解。其中固然有体制方面的原因,但老字号企业自身的特点恐怕也是原因之一。

  毫无疑问,全聚德的成功上市为其他老字号企业的上市梦想注入了一针强心剂。众多的老字号们蠢蠢欲动。

  原本传闻欲与全聚德一起整合上市的北京另一家老字号——东来顺表示,现在将独立施行上市计划。还有天津的狗不理、杭州的张小泉等老字号企业也均表示将上市融资。

  就在全聚德上市消息发布不久,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秘书长丁惠敏就曾向外界透露重要信息:“我们也有思路,希望让杭州的老字号也去上市。”也许从全聚德开始,中国老字号企业将迈入一段新的征程。

  “上市对品牌的提升是全方位的。”沈周翔告诉《法人》,老字号大多面向大众消费者,而中国有一亿多股民,他们同时也是市场上的消费者,企业一旦上市,知名度自然会提高。“对公众而言,上市公司这一身份本身就具有品牌号召力”。

  资本市场大考

  然而,上市就意味着老字号们一定能得到大发展吗?上市公司在企业管理、信息披露、盈利状况等方面均有严格要求,一向安于一隅的老字号们能通过资本市场的大考验吗?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所长助理荆林波分析说,公司治理结构落后、企业管理水平滞后是当今老字号企业诸多问题中的最大诟病,追根溯源,有历史的,更有企业自身的原因。这些问题往往难以用简单的方式解决。

  由于中餐标准的不可控性,中餐企业在连锁扩张的道路上可谓是困难重重。驰名中外的天津“狗不理”集团就曾出现过加盟“困境”。几年前,“狗不理”全国70多家分店大多数属于特许加盟,分店每年只向天津总部交纳几万元不等的“牌匾费”,总部负责技术培训和包子原料配送。

  但由于总部对各加盟店实行松散管理,致使分散在北京、河北等地的“狗不理”连锁店管理不规范,包子质量千差万别,“狗不理”的口碑每况愈下,企业无形资产严重流失。最后,集团不得已叫停加盟。这样一个例子映射的是当今中餐企业普遍存在的现象,不同于西式快餐,中餐除了制作流程中标准化难以控制外,口味的标准化也是中餐面临的棘手的挑战。中国的饮食文化本来就具有很大的地域性差异,北方人喜欢的口味,南方人不一定能够接受。

  所以中餐发展连锁有着先天不足,登录资本市场之后,如何保持企业持续发展,保障投资者利益将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

  “像全聚德这样的老字号餐饮企业标准化生产将会比较复杂,比如在上海的直营店,鸭胚、燃料等都要从北京原产地运来,以保证产品口味,运作起来就相对比较麻烦。”中信建投证券旅游与酒店业分析师沈周翔告诉《法人》,“但这些也不一定是不能克服的。恰恰相反,老字号企业要想进入资本市场后取得更好的发展,这些问题是必须要克服的。”

  另一方面,从管理上来看,老字号企业往往类似于“国企化”管理,成本高、效率低、信息不透明、缺乏高素质人才是很多企业难以突破的硬伤。

  而上市之后,企业将从一个国企背景的企业转变为公众企业,这就意味它的经营活动不仅要向国家负责,更要向拥有股权的股民负责。这就要求企业不断提升管理、优化企业资产,这时,能否利用资本市场加快改造公司治理结构也将是一项很重要的考验。

  “总的来看,我认为老字号上市前景还是非常不错的。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老字号们的竞争力会越来越强。相信上市融得资金后,企业会有更多的发展规划推出,发展速度也会比我们料想的要快。”沈周翔表示。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