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黑色金矿:中国轮胎市场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30日 18:21 中国科技财富
通过理念、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渗透,轮胎制造商们正竞相在这个“黑色的金矿”上迅速掘进。 中国庞大的汽车生产能力和市场需求,使轮胎行业这一化工制造业中的夕阳产业对各路资本仍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尽管,现在大多数中国消费者对轮胎的重视程度还远不如对汽车产品本身的关注,但这并不妨碍轮胎行业的迅猛发展。近年来,在免征子午胎10%消费税、取消轮胎项目行政审批等优惠政策的支持下,我国轮胎工业得到快速发展。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有关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轮胎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规模约为80亿美元,占世界轮胎市场份额的9%。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较2005年增长15%,至4.3319亿条。2006年中国合成橡胶产量为185万吨,同比增长11.1%。12月轮胎产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至3,815万条;合成橡胶产量同比增长 7.1%,至16.37万吨。 虽然,几年前就曾出现过关于中国轮胎市场投资过热、产能过剩的警告,但近年来,中国的轮胎扩建项目投资仍然以每年超过1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而最近4年,中国投资在轮胎工业的资金也已经接近35亿美元。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轮胎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中国合资或合作建立了数量不等的生产基地,其投资和生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消费者在轮胎消费上的不甚成熟,也成为轮胎企业,特别是世界轮胎巨头拓展市场的最大机遇。通过理念、品牌、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渗透,轮胎制造商们正竞相在这个“黑色的金矿”上迅速掘进。 洋品牌继续称霸 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巨大的市场前景,极大地吸引了世界跨国轮胎制造商到中国投资建厂。世界排名前10位的轮胎厂商已于2005年全部进入中国市场,并上演着“轮胎扩能大战”。有资料统计显示,目前,在我国轮胎中高端市场上,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只有10多家,而外资和外资控股企业已有包括法国米其林、日本普利司通、美国固特异等行业三巨头在内的20多家企业。据了解,目前全球排名前十位的轮胎企业绝大多数都已经在中国合资或合作建立了数量不等的生产基地。米其林计划于2010年前,销至中国的轿车用和商用小车用轮胎占该公司全球总销量的4%,2020年前再提高至8%;普利司通在中国的中期目标是2008年达到20%的市场占有率。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和持续增长的汽车市场,促使中国轮胎行业市场潜力的逐步释放,也催促着各轮胎巨头加快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两年前,在与民营企业山东陆通轮胎有限公司签署合资合同后,全球第五大轮胎生产商倍耐力集团宣告进入中国市场,最近,德国轮胎企业大陆公司也透露,准备在中国投资建厂。跨国轮胎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和生产规模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外资轮胎企业已改变早期的试探性投资策略,开始迅速加大投资力度:今年以来,米其林旗下“百路驰”、“PILOT”两大品牌相继在中国上市,力争年内将上海回力建成为全球最大的米其林轮胎生产基地;固特异已增资1.2亿美元在大连扩建生产基地,将大连工厂的生产规模扩大到530万条/年;普利司通也增资10亿日元对天津工厂进行扩建,年生产能力将超过500万条。 跨国大型轮胎企业凭借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在国内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子午胎市场中占据了绝对统治地位。如在轿车轮胎中,外资企业占有70%的市场份额,国有和民营轮胎企业仅分得三成的市场,而且都主要集中在换胎市场,在原配轮胎市场占有率很低。来自新加坡的佳通轮胎在进入中国10年间更是创造了中国轮胎业规模、产销量、持续增长率等七个第一,并将国内上市公司“ST桦林”(600182)收归旗下,开外企收购上市公司国有法人股的先河。 中国本土轮胎企业仅在载重轮胎等方面显示出一定的市场占有率。因为国内高速公路的发展以及一系列超载现象的出现,使国内企业很早就开始在载重轮胎上进行改进设计,因此,载重轮胎发展很成熟,国内轮胎与国外轮胎的差距不大,国有和民营轮胎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80%,其余的被外资企业占有。 中低端品牌浮出水面 业界人士普遍认为,目前国内轮胎市场分为“三大方阵”,第一方阵是以米其林、普利司通、固特异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于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以及高档、高速度级等子午胎市场;第二方阵则是以韩泰、锦湖、佳通等为代表的独资或合资企业,其优势在中档的轿车、轻卡子午胎市场等;第三方阵为国内企业,其竞争优势则仍局限于以低廉的价格占领部分市场。 在这种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此前潜在水下的中低端品牌也开始“按捺不住”了。2006年,韩泰轮胎调整了配套市场的定位,力争为更高端汽车品牌配套,并往国内市场引入了一些高性能轮胎。今年,韩泰轮胎与奥迪公司签署了“技术合同协议书”,从2007年6月份开始向沈阳生产的高档轿车奥迪A6L以及A4两款车型提供9万条配套轮胎。目前,韩泰为大众、通用、福特、大发、三菱和ITEC等海外著名厂家配套轮胎,其产品在国内轿车轮胎市场的占有率为第一,在配套市场上更创下了最大占有率。 虽然为奥迪A6L和A4配套的9万条轮胎对韩泰公司高达2500万条的生产能力来说只占了1/30,但意义仍然重大——高档车厂商的配套订单此前多被米其林、固特异所把持,现在韩泰轮胎公司也拿到了通行证。公司负责人表示,韩泰会以向奥迪供货为契机,逐步致力于国内豪华车型配套市场,并借此机会逐步获得高档车用户的认可。 今年以来,一些本土轮胎企业加大力度进军国内市场的声音多了起来。而且,国内轮胎领军企业大多有开拓海外市场的经历,其前些年国际化运作经验将成为今天与洋品牌竞争的又一大优势。国内最大的子午线轮胎出口创汇基地——广州市华南橡胶轮胎有限公司(简称“华南轮胎公司”) 80%以上的产品供出口,远销欧美、澳洲近110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较高的海外市场认可和赞誉。该公司董事长史国铸认为,本土企业搏击海外,在建立广泛的营销网络、维护良好的客户关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日前华南轮胎公司对外正式宣布,将逐步提高对国内市场的开发力度,将战略重心从海外移师国内,并推出一系列市场营销战略。 一些本土领军企业已形成完整的自主技术研发体系是首要的竞争优势。这些领军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确定了依靠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面向高端市场的发展思路。在技术上走了引进—消化—吸收—提升的路径,已形成自有的技术体系,产品在设计、研发和质量等方面与国外一二线品牌不相上下。 本土轮胎的品牌建设 有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车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仅为 18.5%,而更换轮胎时关注轮胎品牌和性能的消费者为88.6%;消费者选购时考虑产品性能占57.2%;考虑使用寿命为主要因素的占28.7%,价格因素只占到8.5%。这意味着,已有了一定品牌认知度的中国消费者,在衡量本土品牌与世界品牌差距的时候,更愿意相信国际品牌的品质保障。这也就是说,中国轮胎业真正要实现健康发展,创牌问题与行业规范问题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轮胎制造商过去往往注重的是产品经营,而不是品牌经营。有关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轮胎企业共生产轮胎数量约2.83亿条,与2004年相比增长18.5%;2006年中国轮胎产量已达到4.3319亿条。从国内汽车市场轮胎配套格局看,国外轮胎生产商占据了70%的轿车配套市场,自主品牌企业只占30%。 咎其原因,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当时,国内不少轮胎企业相继被外资收购,外资与合资品牌逐渐在中高端市场形成强势,轮胎企业有相当一部分只能在低端市场拼价格;华南、玲珑、中策等领军企业,则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而随着国内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轮胎作为最重要的配套部件之一,巨大的市场也开始显现规模。自主品牌轮胎之所以很难进入轿车配套市场,跟自主品牌目前的轿车市场格局有很大关系。目前国内大多数轿车合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几十年的配套采购历史,跟他们合作的轮胎企业也都是国际知名的生产商,自主品牌轮胎企业很难渗透进这种长期的合作关系。 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消费观念的差异,也阻碍了本土轮胎品牌上升的空间。首先,在欧美等成熟市场,监管比较严格,凡是能上市销售的轮胎,都经过严格的测试考核,质量上完全可以放心。所以这时品牌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就不那么紧密了,买任何品牌的产品都能获得合格的质量和法定的保证责任。另外,在国外,汽车的角色仅仅是移 动工具,这种朴素的定位使国外消费者更多地考虑经济性,而国产轮胎在价格上的优势形成较高的性价比,比较容易赢得青睐。伴随着国内车市的持续升温,跨国巨头们正在不遗余力地强化自己的品牌。 但伴随着近几年自主品牌轿车在产量、质量上的跃进,自主品牌轮胎企业也看到了发展的机遇。面临需求如此强劲的巨大市场,经过多年技术引进与吸收创新,并经历海外市场洗礼的国内轮胎生产企业也纷纷开始了战略转移,开拓市场。在与国际巨头们开始新一轮的竞争之前,本土品牌海外市场的答卷多数是令人满意的。华南轮胎今年上半年乘用轮胎的出口销量比去年猛增了70%以上,这已是该公司连续9年保持了出口销量年均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6年,玲珑轮胎的海外销售额也超过了3亿美元。 为扩大宣传国产乘用子午线轮胎品牌,培育自主品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于今年8月决定向国内外市场推荐中国乘用子午线轮胎品牌。首批轮胎品牌包括了万力、三角、玲珑、好运、BCT和海大等6个品牌。按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统计,这6大品牌的总产量和市场覆盖面约占轮胎会员企业的30%,占全国的25%。 而更多的轮胎制造商已经认识到:是我们该做品牌的时候了。面对国内轮胎企业粗放经营的旧局面,本土轮胎品牌形象的提升并没有捷径可走。除了强势的营销传播手段,产品性能的提升同样迫切。优秀的使用性能需要有力的技术来支撑,这才是维系企业最根本的生命线。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