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钢铁业反补贴之争启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21:02 《国企》杂志

  欧美钢铁业向中国同行举起“反补贴”利器,聚集着一批中央企业和地方大国企的中国钢铁行业将如何应对?

  -本刊记者 张 娜

  “今天铜版纸的终裁,对刚刚开始的钢铁反补贴之争是个不利的消息。有了第一个案例,就必然有第二个。”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主任徐向春对《国企》说,很担心美国会按照铜版纸的运作模式来处理中美钢铁贸易摩擦。

  徐向春所说的铜版纸案是美对华第一起反倾销反补贴合并案。2007年10月18日,美商务部对铜版纸案做出终裁,裁定中国涉案企业7.4%~44.25%不等的补贴幅度。随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就此发表谈话:“中方对美商务部在终裁中仍坚持其初裁对中国适用反补贴法的决定,并继续沿用了其在初裁中的一些错误做法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

  “反倾销”这个词,对中国企业来说并不陌生,中国已经连续十年成为世界上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但是,当中国的企业和法律界从十年前的被动磨炼成积极应诉的时候,一个新的名词“反补贴”又出现了。于是,有人说“反补贴”只是一些国家换了个方式来抵制中国的出口。

  “其实,反补贴比反倾销做起来更复杂,反倾销只是针对某一个行业或企业的产品,而反补贴是对一个国家的政策、体制的干涉,敏感性很大。”徐向春说。补贴的定义是这样的:出口商品在生产、运输、买卖的过程中接受的来自政府或同业协会的直接或间接的补助、奖金。

  因打反倾销官司而出名的周勇律师说“钢铁行业一直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行业”,在反补贴中首当其冲。

  近期,国内有媒体报道称:一年一度的国际钢铁协会年会会场成了中外钢企的反倾销、反补贴辩论场。中国政府是否在支持本国钢铁行业不公平地扭曲钢铁市场,成了年会的一个重要议题。德国经济部长和欧洲众钢厂公开呼吁欧盟就钢铁贸易向中国施压。

  “这场钢铁反补贴之争才刚刚开始。”这是《国企》在采访中得到的最多的回答。

  发难

  “中国的大多数钢铁企业属于国有企业,经常得到政府补贴。”很生硬地,欧盟开始了对中国钢铁的发难。

  在2007年的国际钢铁协会年会上,欧洲众多钢铁企业表示,决定就中国进口钢铁存在的“扭曲竞争的情况”采取协调一致的法律行动。此项法律诉讼正在准备过程中,预计2008年年中会显示出最初效果。欧洲钢铁业协会、欧洲钢铁联盟目前正为准备法律诉讼搜集事实,并计划提交给欧盟委员会。

  比欧盟看起来更有准备的是,2007年6月,美国钢铁学会、美国钢铁协会、北美特钢协会、钢管进口委员会四家机构在美国发布了一份针对中国钢铁产业的研究报告,名为“Money for Metal”(钢铁补贴),称中国钢铁业依赖政府补贴进行产能扩张,低价出口,并确定中国钢铁产业获得的政府补贴超过3930亿元。

  这3930亿元包括1309亿元优惠贷款和直接拨款、1410亿元注资和债转股、389亿元土地使用折扣、95亿元政府主导的合并、20亿元现金拨款,以及其他形式的补贴。

  据英国《金融时报》柏林报道,这份报告得到了美国几家主要钢铁公司的支持,其中包括纽柯。纽柯首席执行官丹•迪米科发表了可能加剧两国钢铁生产商之间紧张关系的言论。迪米科表示:“这份报告在全球引起了极大关注,而且完全以中国的实情为依据。”“报告中的数字不是太高了,反而很可能是太低了。”

  美国的这份研究报告称,中国的钢铁行业在过去10年中得益于中央与地方政府具有“广泛深入影响”的财政转移支付,而有些财政转移支付据称违反了WTO规则。这些补贴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最大的20家钢铁企业(占总产量91%)是国有企业。

  报告得出的结论是:中国钢铁生产能力的扩张,直接源于中国政府对钢铁产业的指导和控制,以及对钢铁生产商的补贴。

  与此同时,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美国对中国的输美钢钉、焊缝钢管、薄壁矩形钢管3 个钢铁产品提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起诉。

  7月20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对钢钉反倾销案及焊缝钢管反倾销反补贴合并案做出肯定性损害初裁。8月10日,又裁定薄壁矩形钢管反倾销反补贴案存在实质性损害。

  “从法律层面来说,中国钢铁及其下游产品的反补贴之争是从今年7月开始的。”君泽君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周勇对《国企》说。但是,“美国对中国钢铁反补贴的质疑则是随着钢铁出口的激增开始,是近一年的事情。”徐向春说。

  中国钢铁出口激增,2006年达到历史新高。国际钢铁协会网站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第一大钢铁生产国,2006年产量为4.227亿吨;日本位居第二,产量为1.1162亿吨;美国排第三,产量为9860万吨。第二名的日本仅为中国的1/4。

  中国钢铁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钢铁出口2007年上半年仍高速增长,达3379.05万吨,同比增长97.68%。

  目前,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钢铁生产国了,产量占全球的1/3。有专家称,正是由此而引起美国钢铁产业界的恐慌,并归结为中国“政府补贴”、“政府干预”的结果,“中国钢铁威胁论”也随之出笼。

  虽然2007年美国才对我国正式发难,提起反补贴起诉,但言论早已流传,2006年一份《中国综合征:补贴和政府干预如何创造了全球最大的钢铁业》的报告就已经出炉。报告称,中国钢铁产量的增长是政府不正常干预的直接结果。美国钢厂和钢铁协会的代表要求美国贸易官员针对中国继续给钢铁生产商发放补贴的行为采取行动。

  美国钢铁协会(AISI)指责我国的出口补贴、汇率政策、生产力过剩、非市场行为,对当地的钢铁工业基础造成巨大冲击,并且违反了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

  《中国综合征》比2007年的《钢铁补贴》早一年,只是不管从字面上还是从内容上看,《钢铁补贴》都更突出、更直白。

  美国的裁定以后,欧盟、日本、韩国、墨西哥等也正和中国展开类似磋商。

  “现在,只是一些钢铁下游产品的反补贴调查,而且才进行了三个月,这些都仅仅是个开端。”周勇律师说。

  反驳

  从美国发表《中国综合征》开始,我国各界的争辩就未曾间断。从指出美国报告的不实之处、举出自己的论据,到美方协会的否认,再到反驳,争论持续了一年时间。而在这期间,提出反驳的主要是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一些专家学者和媒体。

  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处处都是不实之词”

  2006年7月,美国钢铁协会、钢铁生产商协会和北美特殊钢工业协会联合发表了《中国综合征》一文。

  2007 年5 月,中国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钢铁代表团访问美国,发表了题为《中国钢铁产业:应对增长、整合与合理化改革》的白皮书,旨在分析过去十年里中国钢铁工业和中国钢铁消费的增长以及二者对全球钢铁产业的影响,展望中国及其钢铁产业将如何调整,从而确保供求之间长期的平衡,以及中国的钢铁产业将如何积极应对全球钢铁市场的力量,并承担对全球钢铁业界的责任。白皮书也是对《中国综合征》的回应。

  2007 年6 月1 日,美国三协会就“白皮书”的内容发表了评论意见,但对“白皮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持“完全不同的意见”。

  7月30日,这几家协会又推出了《钢铁补贴》报告。

  7月31日,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撰写了题为《关于中国钢铁产业和贸易的若干问题》一文,说:“美方的报告企图让人相信,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是中国政府补贴的结果,我们不会赞同美方的结论。”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是中国三十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不是所谓的“政府补贴”所致,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为中国钢铁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这就是美方所说的“市场力量”。美方的所谓“政府补贴”论从根本上否定了三十年来中国钢铁产业改革开放的成果,带有偏见。

  而对于“政府补贴”一词,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说,“政府对钢铁产业的补贴是美国人的发明”。

  “美国钢铁产业在过去三四十年里依靠美国政府长期、全方位的补贴,补贴总额高达1000多亿美元。正如《为钢铁巨头买单》一书尖锐地指出:‘美国钢铁产业进入第二次世界大战阶段时工业结构处于求过于供的状况,妨碍了创新型竞争。在20世纪60年代,由于国外钢铁生产商的先进技术及其带来的竞争力,根本的市场条件开始急剧变化。当其他国家在实现其钢铁产业现代化和创新的时候,美国的钢铁大佬却原地踏步。面对竞争威胁,美国的钢铁巨头非但没有制定全面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投资策略来应对新的现实问题,而是为了摆脱困境,把麻烦转嫁给了国外钢铁生产商,让他们成了替罪羊,并向美国政府寻求贸易限制和补贴。’”

  “除此之外,为了挽救日趋衰落的美国钢铁产业,美国政府于2002年3月20日,决定对一系列进口钢铁产品实行配额限制或加征高达30%的关税,所谓的美国钢铁保障措施——201 条款正式启动。2003 年11 月,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败诉。随即,布什宣布取消进口钢材保护性关税,但同时宣布将继续实行一项监督计划,通过进口许可证、反倾销等措施来防止钢材进口激增。启动201 条款,为美国改造本国落后的钢铁产业赢得了时间。事实充分说明,正是美国政府不惜使用补贴和违反世贸规则的手段,保护了本国的钢铁产业,从而导致美国钢铁产业发展缓慢,缺乏竞争力。事实证明,美国钢铁产业越是依赖政府补贴,竞争力越弱。而中国钢铁产业在过去的十年中,恰恰充分利用了市场经济的活力才得以奇迹般的发展。”

  关于“政府干预”, 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反驳道:美方一方面无端指责中国政府干预钢铁产业,另一方面又不断要求中国政府对钢铁产品出口实行许可证制度等其他行政手段,岂不自相矛盾!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完全不合时宜”

  与五矿化工进出口商会的针锋相对相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态度似乎更委婉。

  “其实,在今年的国际年会上,钢铁反补贴并不是一个议题,只是一些争论而已。国外的相关部门也没有通过正式机构给我们传达他们的意愿,只是一些协会在提出抗议。”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戚向东对《国企》说。

  而对于国外对补贴的质疑,戚向东坚决否认:“中国政府没有给中国的钢铁出口任何形式的补贴,20年前,美国方面曾就中国对国有钢铁企业的债转股提出质疑,但事实上这并不是中国一国所做的事情,中国也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钢铁协会发出了一份声明。”戚向东说。

  首先,中钢协说:“美钢铁产业报告不顾事实,对中国钢铁行业进行指责,是完全不合时宜的。”中国的钢铁产品出口坚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适量出口的原则。国际钢铁协会公布,2002年至2006年全球钢材消费年平均增长7%,2007年将保持5.9%的高增长。国际市场钢材需求旺盛,价格不断攀升,这是拉动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长的根本原因。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认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为了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把中国钢铁产品出口数量控制在生产总量的10%左右为适量,这是一种积极的负责任的态度。

  对于美报告提出的“中国最大的20家国有钢铁企业占总产量90%的问题”,中钢协说“根本不存在”。中国钢铁行业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方针,2005年民营和民营控股钢铁企业粗钢产量达到1.27亿吨,占当年中国粗钢生产总量的36%。国内和国际

股票市场上市的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共计31家,其中中国最大的钢铁企业宝钢、
鞍钢
、武钢均完成了钢铁业整体上市,实现了国有股全流通。

  美报告指责过去10年,中国钢铁行业得到了超过520亿美元的政府补贴,中钢协说“完全是不实之词”。2007年上半年,中国钢铁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25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4%。从投资的资金来源看,企业自筹资金占82.1%,其余部分为国内银行贷款和外资等。

  中钢协会长由宝钢、武钢、鞍钢和

首钢四家特大型钢铁企业现职领导轮流担任。2007年2月,鞍钢总经理张晓刚当选为新一届会长,鞍钢是国内第三大钢铁制造企业。对于美报告,兼有会长和企业高管双重身份的张晓刚表示,“没有道理”,编制方式存在“缺陷”。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大多数钢企都是按照常规企业规定运作,即便它们仍然归中央或地方政府所有。武汉钢铁集团副总经理胡望明也指出,编写这份报告的人使用了错误的统计数字,对中国钢铁行业缺乏全面了解。

  专家:“国家利益驱动”

  “对中国钢铁反补贴付之行动的主要是欧美。原因只是他们感觉到了威胁,为了保护本国钢铁业。现在的钢铁处于旺盛阶段,一旦走向低靡,其他国家出口的激增,会对本国的钢铁业造成很大的损害,为了避免这些损害,欧美选择了提前下手,用反补贴来抵制其他国家的出口。”兰格钢铁信息中心主任徐向春说,很多国家为了本国的利益开始滥用反倾销反补贴政策。

  徐向春说:“原本,美国的法律规定对非市场经济国家不适用反补贴处罚。但是,为了达到目的,又修改了相应的法律。”

  “虽然,美国针对中国钢铁出了两个报告,但其中的数据调查完全出于对中国的不了解,是失实的。”不实、失实成了国内专家用的最多的词语。

  一些分析人士也指出,近期钢材出口反倾销频频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产能过剩。上海证券研发中心朱立民就曾对媒体表示,由于国内供过于求,国内企业纷纷争夺国外市场,从而导致出口量在短期内迅速增长,引发一些国家的警惕和不满。

  为何从反倾销变为反补贴?

  钢铁分析师李先生说:“反倾销要出口价低于成本价,而钢材这两年国际市场比较旺盛,出口价格明显高于国内市场,根本不存在倾销的说法。”

  也有分析师说:“美国有它自己的策略,目前,美国钢铁公司难以用现行法律采取‘反倾销’行动。也就是说,假如美国某企业以低于美国国内市场的价格进口钢材产品,那么,将针对这家企业的不公平行为征收特别进口关税。但这种行为对美国钢铁工业有伤害。因为如果用传统法律手段抵制进口,美国钢铁制造商要大费周折。”

  应对

  对于应对,钢铁专家说:“我们要做的只能是申诉、仲裁。或者双方政府协会一起协商,双方做出让步。”

  律师说:“积极应诉、抗辩。”

  中钢协认为,在国际钢铁贸易中发生争端和不同意见,是难以避免的,要通过双边的协商、对话、交流,合理解决双方的分歧和矛盾。同时,也不放弃以法律手段维护行业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其实,早就有人提出,我国钢材产能和出口的激增才是欧美提出抗议的诱因。据中钢协介绍,目前,我国政府已采取了一系列强化宏观调控的措施,限制钢铁产品出口过快增长,这些政策措施的效应将明显反映在今年下半年,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增幅将大幅下降。

  目前,我国钢厂出口钢材的主要目的地为韩国、欧盟、美国和东南亚地区。钢材出口地太集中,而且数量过于庞大,2006年,我国向这些地区的出口大幅增长,尤其是向欧盟出口增幅在一倍以上。因此,引发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就相应增加了。

  “反补贴之争才是个开端,相应案件还要增加,后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徐向春说。

  对外,我们应该采取两手准备,一是在双边范畴内进行磋商,二是通过WTO多边框架解决。按照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争议双方将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为期两个月的双边磋商。在双边磋商不能取得一致后,世贸组织可根据要求成立专家小组进行相关的审议和裁决。

  10月9日,有外电称,欧洲设备制造业工会和钢铁消费者表示反对削减中国钢铁进口,称现在已经面临钢铁供应短缺。这无疑是个好消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