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美泰玩具事件凸显中国制造研发软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4日 17:15 中国产经新闻

  本报记者 颜羽报道

  娇俏可人的芭比娃娃显然花容失色。因为自8月全球最大玩具制造商美泰(MATTEL)大规模召回“中国制造”玩具以来,这场以玩具为中心的事件还远未结束。

  据了解,目前,该事件的影响已扩大化,珠三角企业正酝酿起诉美泰。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也正着手联系美泰公司玩具召回事件中的相关涉事企业,就该事件给中国玩具制造业造成的损失赴美提起跨国诉讼。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中国企业在此事件中吃了大亏,并开始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但有一个不能忽视的现实是,“中国制造”的研发软肋再一次击中了中国企业们。

  迟来的道歉

  今年9月,经历了纷纷扬扬的召回事件后,全球最大玩具、礼品商美泰公司公开道歉,承认此前该公司全球先后三次召回,涉及3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制造玩具大部分是由于其设计失误而非生产失误,责任不在中国生产商。

  美泰中国区新闻发言人王庐霞也对媒体坦承,美泰在中国召回的玩具大部分是由于磁石松脱问题,而这是因为美泰自身要提高安全标准素质,基于此原因而造成的召回案,美泰自身将承担责任,而不要求第三方承担相关责任。

  尽管如此,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苍白道歉并没缓解中国企业的阵痛。

  王庐霞表示,美泰与中国合作已超过20年。美泰的产品50%由海外生产,而其中65%又是在中国生产。美泰与很多中国生产商都有逾10年的合作,并已建立完善的生产体系。召回事件不会影响美泰与中国厂家的合作关系,但实际上,由于道歉时间已相对延后,加上国外媒体的大肆报道渲染,美泰事件对中国玩具,乃至中国制造产品的声誉造成了相当恶劣影响。

  据了解,在10月30日刚结束的第102届广交会上,玩具成交量大幅下降10.7%。而这种不公平待遇对广东省影响尤甚,据统计,目前广东出口占全国进出口贸易比重1/3左右,超过俄罗斯全国出口。而如将广东作为一个经济独立体进行评价,其进出口总额在全球排名第11位。

  然而事件还远未结束。

  10月26日,美国再度宣布召回多款数量达66.5万件中国制造、含铅量超标的儿童玩具,其中美泰公司(MATTEL)占3.8万件。与此同时,美泰还在加拿大和欧洲额外召回同款玩具1.75万件,召回总数达5.55万件。

  环球资源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韩礼士先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美泰召回事件中,很大程度上是美泰自己造成的。作为进口商,无论是零售商,批发商还是制造商,都需要跟进他们在中国所挑选的制造商的供货质量。没有足够的检查,这是节省成本的一种方法,也当然会提高价格

竞争力。但是,最终制造商和进口商将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也终将会影响到品牌价值。”

  抱团反抗

  中国企业第一次抱团共商对策。

  9月27日,珠三角地区近400名玩具生产商和经销商齐聚广东

东莞,共同谋划“应对欧美玩具新标准”措施。这是自8月全球最大玩具制造商美泰(MATTEL)大规模召回“中国制造”玩具以来,我国玩具行业首次聚集共商应对的措施。

  该次活动由广东省外经贸厅主办,广东省玩具协会承办。同时,自9月24日起,来自14个国家驻华使节和欧盟代表团的22名代表,在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魏传忠陪同下,考察了广东省中国玩具、服装制造企业的生产情况,以亲身体验我国对出口商品的严格监管。

  广东省外经贸厅公平贸易局局长陈立鹏也于近日表示,美泰事件所造成的影响已扩大化,对中国产品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珠三角企业酝酿起诉美泰。

  另外,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正着手联系美泰公司玩具召回事件中的相关涉事企业,就该事件给中国玩具制造业造成的损失赴美提起跨国诉讼。

  目前,该律师事务所正在与相关玩具协会进行接洽。北京雷曼律师事务所律师郝俊波对媒体表示,此前美泰公司已三次发布公告,以“铅超标”为由召回2100万件中国制造的产品,而后该公司向中方道歉,称召回事件与中国无关。

  据其介绍,该事件已经给中国玩具制造行业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一些相关企业的海外出口业务因此受到很多限制。郝俊波表示,跨国诉讼有望得到数额更高的赔偿,且当事企业及个人不需要负担诉讼费用。但本次跨国诉讼仍存在很多阻力。一方面,作为世界最大的玩具制造商,很多受影响的中国企业因业务关系不愿意正面与美泰公司发生冲突;另一方面,美泰公司对应诉已经做好相应准备,目前已经找了中国的律师以备未来的诉讼。

  隐痛:研发软肋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在以往对中国玩具进出口的跟踪研究中发现,大部分珠三角玩具厂家都是依据合同,按照国外图纸或样品生产。根据合同法,在此种情形下,中国厂家无须负担责任,但却必须在“召回”事件中背负经济与信誉的双重损失,实际是国际贸易纠纷中最无辜的受害者。

  广东省玩具协会和广东玩具文化经济发展研究会则建议,玩具行业做好自身产业链调整,加强上游原料把关和企业备案制度,强化自身产品质量控制;做好市场布局调整,不能过分依赖美国市场,鼓励多参加各类会展、拓展市场;积极利用宏观政策,推进劳动密集型玩具业转型;积极跟踪应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变更。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从此次玩具事件中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优势正在丧失,“中国制造”真正的软肋是研发,中国制造业的优势过多地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亟待向资本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升级。

  (稿件策划/本报记者 邵昌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