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4日 16:56 经济观察报
吕尚春 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 从2003年,我们开始以“中国蓝筹地产评选”这样的一个平台关注房地产业时,事实上,一直存在一个自相矛盾的问题,既然是“蓝筹”,是一个较长时期都趋于稳定的标志,为何还要每年再挑选一次呢?当我们评到2007年时,2003年入围者,40%的企业已然从这个平台上悄然隐去。也就是说,如果内地的房地产企业,真的到了像香港H股中的地产蓝筹那样纹丝不动,这个评价平台应当早就作古归隐了。 这是一个充满机遇,泥沙俱下的行当。什么样的公司可以基业长青,这实在是一个需要依据时间去盖棺定论的话题,一个既富且大的公司,领导者却要挽起裤腿,两脚踩泥,到工地去抽出比结构标准多余的钢筋。这样的公司居然不在少数,是大牛市的浮力,还是不完全竞争的宽松环境所赐?这个确实很难断定,在《基业长青》中作者吉姆·柯林斯一言拍定:“利润是生存的必要条件,而且是达成更重要目的的手段,但对很多高瞻远瞩的公司而言,利润不是目的。”但在这个对财富尚且陌生的市场,这个定律起码是阶段性的被窒息了。 能在牛市中,恪守信义底线者当属不易,而在争得头筹之后,又能躬身自省,或许这是我们可以从纷乱中看到的希望。 在蓝筹评选收官之际,笔者看到了10月号的万科周刊,题目是 “担心万科”,这对于关注地产业的人士而言,都是一个极易凝固视线的题目,翻阅其中,尖锐的置疑一一陈列,“执行力、职业化,究竟是什么含义,也让人困惑。许多概念就像橡皮泥一样,随意捏来捏去,没有人知道它本来的形状是什么。”,“万科以外也有优秀的人才。否则何来”社会精英“一说?但一说社会精英,又订下几条标准,不惜远渡重洋,按图索骥,好像大陆人才都被我们挖尽,这种教条主义的思维方式,难道是万科文化?”更有激越之话,让人心悚不已。问题在于,这些话不是任何一个万科之外的人说出来的,是万科的自省。 “谏言不咎,谏官不罪。”事实上,格局强盛与否往往决定于领袖胸怀中的反省刻度,当“唐人街”、“唐装”成为固化的符号之时,“唐”名词中也仍然沉积着历史上“谏言”制度空前绝后的一笔,初唐之时,唐太宗恐人不言,“导人而使之谏”,“赏人而使之谏”。这已经不是如何面对自己的错误的问题,而是如何寻找自己的错误! 对于一个公司而言,如果能身处于一个时时不可逾矩的制度体系中,那么从失误或是错误中,寻找提升的着力点,就不是一句空话,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香港买房,地产商与买家要签的合同,厚可盈尺,对于房间与公共领地的一角一落、一草一木,细致如麻,反观内地买房的合同,寥寥数页。产品粗放与否,来自社会制约的力量大小,从这个侧面可见一斑。 在日前南开大学商学院的一堂课MBA上,来自中海地产的一场高校巡讲,让人领略了这家习惯于站在镁光灯后做事的公司,是如何打理自己的。正是在香港二十年的浸泡经历,中海行动作为中的香港“约束”,最终演变成了自动“内省”的管理机制,当客户所以抱着法律文书,一点一滴的对照时,可想而知,那是什么场景!失误或者错误,哪里需要寻找,那是不找自来。唯一的解决之道,就是把失误一个个积累,而在此后把他们化解在新产品之中。 这其实并不是什么香港做法,在任何一个法理制衡机制健全的国家,这实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这种高强度的契约壁垒,实际上是把整个社会做为一个防火墙,让任何一个商家无法急功近利。 在国内地产公司的工程运作,通常是交给一家总包公司,这家总包公司再分工下去,层层分散,而中海对于工程的管控却是层层垂直,一个洗手间要由七家公司完成,三进三出,管理需求异常靡细,而这一切,与其说是中海出身于建筑,不如说更在于香港严酷的法律界线。 当我们追究公司治理之道缘何总有长长短短时,事实上也许不是某一个个体,某一个公司的问题,如果社会契约在整体面上出于对效率的追求,而自动放弃了细节,那任何一个不懂得节制的公司,都会在快起快落中莫名其妙地倒下。反言之,如果一个公司意欲做到基业长青,不仅仅需要面对错误,还要在社会缺少相应的纠错制度氛围时,自己创造发现错误的途径与机制。 “小胜靠智,大胜考德”,简言之,仅有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短暂的,而拥有解决问题所需的利他、内省精神,才是决胜千里的秘笈。事实上,在这一方面,真正的大公司,我们看到的无不是先行“利他”,而后“利我”的行事步调。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产业外包大量转移向发展中国家,从而引发当地的环境维护、劳工利益维护等问题,这至使企业在本国发展,更多了一层出现瑕疵的可能,而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提出的“股东中心主义”受到挑战,他认为“企业仅具有一种而且只有一种社会责任——在法律规章制度许可的范围内,利用它的资源从事旨在于增加它的利润的活动。”现在,对于工业透支环境的回补,以及当地劳工利益的保障,都成为企业的必要动作,面对西方消费者的“拒绝购买”运动,大公司不得不重新面对现实正发生的转变,“负责利益相关者”正成为企业间最为时尚的名词,而 “道德投资”与“环境投资”,成为企业展开竞争的另一个战场。 这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对于房地产企业而言,或许由于一系列的调控,土地的边际收益有所限制,但对那些真正想走下去的公司而言,“调控自己”才是行将致远的真正关键。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