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在开放中提升金融业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9日 02:22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本报记者 齐轶 北京报道

  在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竞争力。

  “提升金融企业竞争力”,第一次写进党代会的报告。

  确实,无论是适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还是应对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机遇和挑战,我国金融业都面临着在改革中前进、在开放中提升竞争力的时代命题。

  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是我国金融业改革开放取得长足进展的五年。

  国有商业银行成功完成了“财务重组加股份制改造-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内外上市”“三级跳”,改善了公司治理结构,提高了抵御风险能力,大大提升了经营业绩水平。国有商业银行资产总规模已由十六大前的12.5万亿元增加到目前的27.0万亿元。工商银行已成为全球市值数一数二的大银行。

  我国资本市场在推进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在证券公司综合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发展机构投资者以及实施QFII、QDII政策方面,迈出了的坚实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加之新一轮牛市兴起,我国证券业已由几年前的全行业危机,走向了今日的全面振兴。

  我国所有中资保险公司,除经营政策性业务的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外,都完成了股份制改造,建立了现代保险企业制度。在完善了治理结构后的保险公司,股东更加关注公司发展,董事会更加专业化,管理层更加职业化,企业竞争能力明显提高。中国人寿的市值已跃居全球上市寿险公司第一位。

  五年来的历史证明,正是改革开放,促成了我国金融业今日之振兴。

  然而,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开放向深度和广度推进的形势下,我国金融业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体制、机制和综合素质方面的问题。

  以银行业为例。诚如中欧商学院教授许小年所指出的,商业银行上市只是改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在半行政半商业的构架下,银行的治理结构和激励机制距市场化的要求还相差较远,体制方面的问题使银行的业务能力和产品创新都无法满足社会需求。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住风险,仍然是一个问号,只有在经济周期下行时才能做出准确判断。

  证券、保险业也存在类似问题。

  要解决这些问题,使我国金融业适应未来竞争环境,惟有像十七大报告所要求的,提高各类金融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如何提高金融企业竞争力?业内专家表示,在经济全球化,经济金融化的大背景下,关门修炼难成正果,只有到风急浪高的国际市场上去经风雨见世面,才能真正打造出世界级金融企业。只有一个发达、开放的金融市场和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企业,才有助于提升中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维护国家金融安全。

  中信证券董事长王东明对“国际化”战略感触良多。他说,在证券公司“国际化”的案例中,日本野村证券的教训发人深省。上个世纪80年代,无论是市值表现还是赢利能力,野村证券都如日中天。但由于贪恋和依赖当时日本国内市场的繁荣,野村失去了“国际化”发展的动力和先机,从而也尚失了成为一流国际投行的历史机遇。

  由于近两年国内资本市场的持续走牛,中信证券已成为亚洲市值最大的证券公司,在全球投行中也是名列前茅。然而,在王东明看来,衡量世界级金融企业的标准,不仅仅是庞大的资产规模。从包括产品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在内的整体竞争实力看,我们与国外一流公司相比仍有差距;在服务水平、管理水平、盈利能力等各个方面,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这些能力的提升,绝非在一个封闭市场中能够完成的,只有在开放的市场中,在与外资企业面对面的竞争中才能逐步锻炼出来。

  “中国必须要出现、而且肯定会出现一批世界级的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必须立足现在,放眼未来,发展目标应该在全球市场,与全球的对手竞争。这条路会很艰辛,但一定要走出来。”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副所长赵锡军如是说。

  也许,正是基于这样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中国金融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日益加快:在银行系QDII、券商系QDII和基金系QDII相继推出并逐步扩大的同时,中国投资公司正式披挂上阵,国开行投资巴克莱银行、工商银行入主南非标准银行、中信证券与贝尔斯登投资管理公司参股合作……不能说没有风险,不能保证每一步都不出偏差,但我们坚信,惟其如此,才能真正提高我国金融企业的竞争力,才能真正打造出中国版又大又强的世界一流金融企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