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1比10 航天技术溢出效应巨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 04:27 第一财经日报

  章轲

  10月19日,湘电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湘电公司”)总经理马甄拔从国防科工委秘书长黄强的手中接过了“嫦娥一号”卫星模型。这家企业成为我国探月工程首家合作企业。

  湘电公司不仅将在我国探月工程中分得一杯羹,还将在不断溢出的航天技术中分享可观的收益。

  据国防科工委主任张庆伟介绍,我国近年来开发的1000多种新材料中,有80%是在航天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

  “目前,大批航天技术成果已移植到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晓强称,研究表明,航天技术的投入产出比或费效比达到了1比10。

  打造航天产业链

  在“

十一五”规划中,首次在国家五年规划中提出要推进航天产业、形成航天产业链的要求。

  航天产业主要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定位、卫星遥感以及空间实验与探测等方面。

  “航天产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张晓强说。来自国防科工委的统计,近年来,我国航天对外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达25%,高于全国进出口总额递增速度。

  据2006年11月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全球航天活动指南》,2005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约为1810亿美元,其中全球商业航天产业收入约为1100亿美元。

  在卫星商业市场方面,我国长征火箭已进行了25次商业发射服务。但目前,商业航天发射服务市场仍为三大发射商——国际发射服务公司、海上发射公司和阿里安航天公司所垄断,这3家公司去年完成了18次商业发射中的15次。

  据专家透露,“嫦娥一号”的成功发射,将有助于进一步提升长征火箭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赢得更多的发射订单。

  “军转民”普及航天技术

  “当今世界以航天、航空、核等为代表的高科技,充分显示出其军民两用技术的特征,能为国防和经济建设与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强大动力。”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夏国洪说,我国航天系统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就要求在军品项目立项时,对民用的可行性进行论述,并要求军品生产线改造时,尽量兼顾民品生产。

  据介绍,在工业发达国家,军事装备技术中85%采用的是军民两用技术,纯军事技术只占15%,且所采用的军民两用技术多数是从工业部门采购的。

  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使用的很多高科技装备如通讯器材、计算机软件、安全防毒软件、卫星图像分析技术等,有相当部分是购自民用工业部门。因此,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是降低研究成本和强化国家工业水平的有效手段。

  在“九五”“十五”计划制定中,我国对预研及军品生产线技术改造等也提出了相应的要求。目前我国军工科研能力已有2/3转向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军工企业的民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10%,提高到目前的70%左右。其中绝大部分是军民两用技术,这些技术已成为我国高技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成为影响整个经济市场格局的重要力量。

  但与国防科技工业经济总量年均超过20%的速度相比,军民结合型产品发展滞后,除民用船舶外,其他均未形成产业规模,体系相对封闭、专业化程度低、经济增长粗放等问题比较突出。

  民营进入发挥市场作用

  据《第一财经日报》了解,我国航天民用产业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民用产业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民用产业两部分组成。前者重点发展卫星应用、信息技术、新材料与新能源、航天特种技术应用、汽车零部件及特种车辆等五大板块;后者重点做大信息安全、特种车、通信服务、建筑与房地产、汽车发动机等五个标志工程。上述两大集团2006年销售收入均超过350亿元。

  其中,航天民用产业上市公司对民品发展的促进作用显著。航天机电股份公司一度成为我国股市中军工航天板块“绩优股”的代表。中兴通讯股份公司作为我国信息产业中的“领头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企业的典范。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2006年首次在资本市场向社会募集资金,公开发行20亿元企业债券。据统计,2005年两大集团公司14家上市公司的资产带动系数为5.88,上市军工资产创造的利润占两大集团总利润的比例远高于上市军工资产占两大集团总资产的比例。

  为更好地承接航天科技的最新成果,今年8月,国防科工委制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指南》,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可参与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五项具体领域,以及采取多种方式与军工企业合作,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发展。

  国防科工委有关领导表示,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有利于借助非公有制企业的灵活机制、雄厚资金和高新技术储备,更好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