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再强势的品牌也有空间局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 16:18 时代信报

  据《第一财经日报》昨日报道,比亚迪汽车有意推出新的企业标识,改变传统的蓝白相间的品牌标志。业界认为,这一举措将有助于比亚迪拓展海外市场。

  如今,已经很少有人还记得比亚迪是依靠什么发家的了。这家位于深圳的手机电池生产商,与众多民营企业一样,也是在家底殷实之日赶上了造车热潮,然后义无返顾地投身其中。所幸的是,波导倒了,奥克斯死了,比亚迪却站稳了脚跟。

  然而,在比亚迪进入汽车产业小有斩获之时,矛盾却已凸现:汽车和电池两大主营业务割裂明显,其在技术、人才和品牌认知上缺乏交集,从而导致品牌风险增大。笔者认同该公司的举措:在已敲开诸如马来西亚、哥伦比亚等国的大门之时,比亚迪若想要实现跨越式发展,穿上一件国际化的马甲、再涂擦一点名牌香水,将非常受用———无论对于国际市场,还是以新品牌“反攻大陆”。

  事实上,放眼国内,目前尚未有同一品牌在两个领域同样成功的案例;以国际品牌高手三星为例,中国人都知道其电子产品牛得一塌糊涂,但很少听说有三星牌汽车———三星集团的确生产过汽车,只不过在韩国这也是三流品牌而已。

  所以,当现有的市场空间已经容纳不下其庞大身躯,或者现有的品牌空间已不能满足众多产业的分食之时,启动换标策略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项。譬如联想Legend被换成了Lenevo,华旗换成了“aigo爱国者”。这也能很好解释———在拥有强大的兰蔻品牌之后,为什么其母公司欧莱雅还拥有薇姿、美宝莲等多达500个子品牌。

  不过反观大部分国内成长型企业,往往忽视了品牌空间的局限,甚至认为在某行业的一个强势品牌,其可容量是无限的。

  重庆力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一个被世界达沃斯经济论坛评定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22强的品牌下,不仅有

摩托车,还曾推出力帆牌白酒、力帆牌矿泉水;后来,力帆的酒水都“洒”了,如今又有了力帆牌汽车。

  虽然尹明善曾以“汽车是4个轮子,两辆摩托车并起来也是4个”来说明汽车和摩托车的产业关联度,但毕竟摩托车更多是跑在农村或第三世界的马路,汽车却正成为中国中产阶级的标志。两者之间所产生的文化联想,其实对于力帆品牌的汽车推广是非常不利的。

  同样,嘉陵、建设等品牌都存在名字问题:嘉陵的地域属性太浓,而建设的时代印痕太明显……而这都将危及其品牌空间,为其国际化蒙上阴影。

  取名字是一门学问,也可能是迷信———但中国人偏就认这个理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