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券商的PE复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8日 10:19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张志伟 券商的跛踞而行始于2001年,那时的PE还是一个懵懂的概念夹裹在风投的阴影中。之前的日子,弥漫的网络泡沫彩绘了股市的未来。券商在异化了的证券市场中疯狂的PE过,由于多重PE手段的不规范,助长了券商的沉疴,房漏遭暴雨,在网络泡沫破灭的席卷中,PE缩短了一些激进券商的坟墓历程,处于无奈中的选择,2001年证监会严禁证券公司进行风险投资,券商的PE之路终结。 对券商的综合治理诞生在证券市场周围的楚歌低吟,发端于2003年8月证监会对券商提出的“三大铁律”,2004年8月,按照国务院的部署,根据形势的变化和治理进程,监管层一一明列具体治理的时间表,层层推进攻坚战,对风险券商 “关、停、并、转”,31家券商被风险处置,对优质券商的做大做强,创新类、规范类券商开始发力,104家券商恢复生机,2006年上半年全行业营业收入231亿元,实现利润123亿元,盈利公司93家。全行业财务状况恢复到历史较好水平,连续4年亏损的局面得以扭转。 2006年2月,国务院允许券商在符合法律法规和有关监管规定的前提下开展创业风险投资业务。券商PE之门开启的法律障碍排除,6年前后政策层面的“一收一放”,6年的漫漫征程路,折射的是管理层对综合治理的信心和券商发展壮大的更多期待。为了加快券商成长壮大的步伐,证监会适时推出支持合规证券公司通过上市融资、定向增资、引入战略投资者等途径充实资本的政策,对于经过大规模财务重组的券商不设三年业绩要求,规定新设公司只要有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合格审核促进其通过IPO上市。 到2007年8月31日券商综合治理收官,券商的信用因综合治理工作而悄然恢复,这个行业重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2007年中期券商平均净利润达到8.26亿元,净资产收益率达到46.42%。券商的PE之路,行囊已备足。 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市场步入全流通时代,股市将5000点踩在脚下,PE进入新一轮的繁盛时期。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上半年就有83家中国大陆企业得到PE机构的投资,投资总额达49.03亿美元。PE退出活动保持活跃,共发生36笔退出交易,其中有25笔通过企业成功上市的渠道实现退出。中国金融改革时不我待,外资券商叩门之声不绝于耳,优秀企业因受到外资PE影响上市境外,投资利润的流失令人痛心,凯雷与徐工、娃哈哈和达能的纷争,也在国人心中掀起了对国产PE巨头的呼唤,在全球流动资本过剩的背景下,券商的PE承载了诸多人厚重的期望。 券商的PE,可以打通创新价值链,甩掉原有的经纪、自营等业务不可持续性的发展瓶颈,获取远高于传统的证券承销的PE利润,并且有助于深层次地挖掘客户价值,进而带动融资业务和并购业务。国外的券商巨头,如摩根士丹利、美林等都习惯于“两条腿”的健步如飞,国内券商的跛踞自然只能望其背而兴叹。 国内证券市场的日益规范,券商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不断加强,直投业务开闸顺势而生,证监会已批准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进行PE试点,而即将推出的《证券公司子公司设立规则》,也鼓励符合条件的券商设立子公司。中信证券对心仪已久的PE业务信心十足,出资8.31亿元设立全资专业子公司开展直投业务,这种高起点凸现了中信证券瞄准发展金融控股集团的野心和魄力。中国金融改革的气魄和成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券商的PE森林蔚然壮观,指日可待。 中国机会,将有中国券商PE的断喝!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