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观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 13:23 经济观察报
《人民论坛》2007年第18期 张维迎:改革需要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改革需要新的思想解放运动。新的思想解放的关键是,我们要搞清楚:国家存在的目的是什么?政府运转的目标是什么?要推进改革,首先要对政府存在的目标有一个新的认识。与此相关的是,国有企业在这个目标下应该处于什么地位?简单地说,我认为所有的企业,国有也好,外资也好,民营也好,都应该平等竞争。只有通过平等竞争,才能把经济蛋糕做大,使全社会从中受益。但实际上这是很难做到的,这说明我们的相关体制还有待完善。 《南方周末》2007年9月20日 党国英:中国社会转型中的风险控制 对于改革的后果,是否有不能或暂时不能突破的底线?自然是有的。改革不夭折、国家不分裂、社会不对抗、政权可持续,应该是改革主导者愿意接受的底线。在这些底线之上,才谈得上改革取得何种成绩。因底线失守而产生的风险出自三种情形,分别是改革太慢产生的风险、改革太快产生的风险以及改革失序产生的风险。风险最小的突破口是中产阶层的崛起,社会矛盾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缓和与化解矛盾的社会妥协机制。中产阶层的存在是社会妥协机制的必要条件。改革的风险控制则是指通过对改革措施推出的顺序与节奏的把握,尽可能化解与改革有关的各种风险,关键是要逐步发展民主政治。 《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9月3日 盛洪:土地产权自由交易是节约土地的有效制度 在经济学看来,一种土地制度是否有效,不在于由谁拥有土地,而是在于土地能否交易。它更看重的,是土地能否通过有效的交易,实现在所有者、经营者或使用者等不同的人之间、在不同用途之间流转,以动态地实现土地的最优配置。从表面看,土地的城市用途的生产率要远远高于农业用途,往往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如果一旦允许土地自由交易,全国的大部分土地岂不会被城市覆盖?然而,正是城市本身的特性,使得这种结果不会出现。城市作为贸易枢纽,其生产率来源于其集中和聚集的作用,意味着城市不可能均匀分布在全部国土上。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会越过边界开发城市。在另一方面,农业用途的产值也与城市的距离相关。那么,如果允许土地自由交易,城市用地会扩展到多大呢?也就是说,会使多少农田变为城区呢?根据国土资源部的信息,即使被认为超出标准的城市人均用地133平方米,也比农村人均村庄用地218平方米要低得多。因而粗略估计,每当一个农村人转变为城里人,将节约75平方米土地。更何况,由于土地产权自由交易会使农业用途的土地转变为城市用途的土地时的价格大幅上涨,会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使城市人均用地面积减少,也会节约出大量土地。所以无论从微观经济机理还是宏观总量数字来看,一旦我们实行土地产权自由交易,都不可能使耕地大幅度减少,反而会增加。道理很简单,城市就是一种节约土地的制度。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