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一轮产业转移:不是淘汰性而是跨越式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7日 07:33 经济参考报
新一轮的产业转移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都极为关注并极力推动的大事。在日前厦门举行的推动产业转移座谈会上,与会的官员和学者们关注的是如何转、转什么以及相关的利益分配机制等实际问题。 国内产业二次梯度转移规模较小 南开大学国际经济研究所教授葛顺奇表示,当前的产业转移发生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层面,其中国际产业转移十分显著,中国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产业转移接收地,特别是制造业。世界平均年新增生产能力的1/4转移到中国。较之国际产业转移,目前国内产业转移并不明显,国内产业的二次梯度转移规模较小,转移有单个项目发生,但在不彻底改变区位要素的前提下,特定行业群体性投资项目很难转移。 “当前国际产业转移仍给我们提供有利机会,对于中西部地区来说,其分享产业转移‘红利’的有效途径在于源头产业、服务业,而这取决于主观因素和区位有吸引力环境的塑造。”葛顺奇说。 湖北省商务厅副厅长阮继清表示,近期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主要目的就是推进沿海地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既是引导也是迫使沿海加工贸易向中西部梯度转移。 阮继清说,我国的沿海产业梯度转移是一种综合性的驱动模式,包括政策驱动、资源驱动的因素。因此这次转移在形式上还呈现出以下新态势:一是由传统的就近转移、沿交通路线转移,转变为向具有较好产业基础和科教优势的地区进行跳跃式转移。二是由小规模、比较分散的企业转移,转向大规模转移,转向以产业链条为纽带的整体转移和配套转移。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吴军说,产业转移应该走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的路子,企业应该成为转移活动中的主体,政府应该尽量少用行政手段,多用市场的、法律的、服务的手段促进相关产业和企业有序转移。 有效推动产业转移需要三个环境 上海市外经贸委促进处处长宋锦标说,现在上海正处于进一步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化水平的关键时期,也是通过产业转移和发散性投资,辐射带动长江流域、中西部省份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共同发展的重要时期。 对于上海来说,当前的产业转移不是关于一厂一企的小事,也不是简单的针对“两高一资”企业淘汰性的转移,不是平移,而是跨越式的转移,其转移对象不仅包括单纯的制造业,而且包括服务外包和部分服务业,不仅包括成熟阶段的大部分行业,而且包括创新阶段的产业和行业。 “从目前发生的产业转移活动中可以看出,从上海转出去的企业、项目包括各个方面各个领域,梯度特征不明显,而是全方位的。其转入地也包括全国大部分省市。”宋锦标说。他同时表示,当前上海的产业转移仍处于初步阶段,存在意识不强、信息不畅、缺乏统筹等不足,有待于规划安排、加大转移力度、做好转移双方的对接等。 广东省外经贸厅副厅长吴军说,自2003年“泛珠三角”战略提出后,地域相邻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之间的经贸合作变得更加紧密,特别是粤、港、澳之间的产业转移与合作呈现加速之势。 “能否有效推动产业转移,转移之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要看几个环境。”吴军说,一是政策环境,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应透明且相对稳定,朝令夕改和“暗箱操作”都会挫伤投资者和企业家的信心。二是要有一个好的通关环境,如果通关时间长,条件苛刻,没有企业愿意承担这种消耗,产业发展自然无从谈起。三是要有一个好的配套环境。如园区建设、政府效能建设等都要及时跟上。 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应主动作为 阮继清说,在这一次沿海产业转移过程中,中部地区区位优势明显,既可以成为沿海产业转移的承接地,也可作为沿海产业向西部转移的“桥头堡”或“中转站”,但这并不意味着中部地区可以坐享其成。 阮继清分析说,受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产业转移的联动性增强,产业转移的过程加快。尤其是区域间的产业转移,企业通常是选择区域内最适合的地方进行整体转移,而不会一个接一个串联式地转移。因此,承接产业转移,是稍纵即逝的机遇。此外,周边国家也在参与竞争,越南、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盯上了这次产业转移,这些国家和我国中西部地区相比并无太大劣势,甚至在政策上、用工成本上、资源禀赋上比我们更有吸引力。 同为中部地区的江西省在近年承接国际和国内产业转移时,取得了可观效益。据江西省外经贸厅副厅长伍再谦介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江西约40%左右的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是承接东部地区转移的企业。 伍再谦说,近几年来,江西先后组织党政代表团和经贸代表团赴广东、上海等东部地区和日本、新加坡等国进行学习考察,分别达成了加强产业对接和区域合作的框架文件。与此同时,在开展产业招商、降低商务成本、提高通关效率等方面进一步细化工作措施,更多更好地承接产业转移。 “承接产业转移的渠道还不够多,承接产业转移的质量还有待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亟待加强和完善,投资发展环境需进一步改善,中部地区要做的功课还很多!”伍再谦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