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汽车产能是否过剩应由市场说了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11:34 新浪财经

  邱 林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8日在天津举行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汽车产业虽然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仍存在三大问题:汽车产能过剩、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滞后、配套服务水平不高。他说,2006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720万辆,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产销基地。但实际上,目前中国汽车的产能已超过1000万辆,而这种产能过剩的矛盾依然在积累。(9月10日《市场报》)

  最近,关于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的声音不绝于耳,从政府管理部门的官员,到关心汽车产业的人士,大家纷纷表态,各执一词。产能过剩,过去常常叫做“重复建设”,可以说是我国汽车工业与生俱来的顽疾,时起时伏,一直如影随形,伴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与成长。观察二十年来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我们发现,政府管理部门的绝大部分精力,似乎都花在与产能做斗争上。计划与审批、收手与放手几乎包含了管理部门对汽车工业管理工作的全部精华。

  近几年来,管理部门对汽车产业一直实行极其严格的审批制度,不用说新建一个汽车厂,就是现有汽车厂想上一个新项目,或者增加一个

新车型,都有极其浩繁的审批手续。可以说,在汽车行业最不应该出现产能过剩,但恰恰汽车的产能问题却总是成为一个“问题”。当前我国经济处于大发展阶段,不确定因素太多,预测就难上加难。但是在真正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本身有自我调节机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汽车行业的产能是否过剩,应该由市场说了算。

  汽车产业是否存在产能过剩?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分析,一是产能过剩是市场经济下的常态。为避免丧失市场机会,汽车企业的产能规划一般都适度超前于市场需求。而国内汽车市场需求在长期看好的大背景下,会出现周期性的波动,这种波动的走向和幅度,有时会大大超出企业的预测。二是产能过剩是个动态的过程。不仅会根据市场需求而变化,还与企业发展战略、节奏、投资模式等密切相关。投资一步到位的企业,在新工厂建成初期,很容易造成产能过剩。

  从美国、日本、欧盟等西方国家的经验来看,汽车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是正常范围,因为企业需要有25%左右的产能储备,用于预防市场波动所带来的不利影响。要求企业的产销量必须达到其全部产能的80%以上,有讳汽车市场的自身规律。目前汽车行业的产能过剩是结构性的,往往是某些细分市场、某些企业甚至是一家企业的某一生产线出现产能过剩,而另一些却出现产能不足。比如,上海大众轿车一厂、二厂已满负荷生产,而只能生产POLO的三厂,却由于POLO技术含量高、成本高等原因长期无法达产,这是企业内部的结构性产能过剩。

  其实,真正意义上的市场经济就是过剩经济,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竞争。目前的这种状态是我国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经过竞争才能使我们的汽车企业真正成长起来。现在的产能过剩主要集中在乘用车领域的中高档车,经济型车则完全实现了市场配置资源。国家要对这部分产能进行行政性调控,但最有效的方式还是用市场的手段改变,打破地域分割状况。不然,就会出现控制得紧了,项目上得少,但只要一放松,地方政府新的投资又会卷土重来。

  业内人士认为,就目前的汽车市场需求而言,现有的产能以及在建的产能,也许确实“过剩”了,不过我国的市场规模也在急速扩张,目前“过剩”的产能,在未来可以通过开拓市场、把潜在需求变为现实需求,使产能得以释放。在我国100多家汽车企业中,年销量不足1万辆的企业达72家,其中年销量在1000辆以下的有46家,这些企业不是应该限制其扩产,而是应该勒令其退出,否则资源浪费将相当严重。但是,对那些蒸蒸日上的本土企业,则没有必要围追堵截;在新建项目上设置重重障碍,无疑是在削弱

自主品牌的力量,打击其
自主研发
的积极性。

  目前,国内汽车业的主流仍是国有企业,只要这些大汽车企业集团不头脑发热,汽车产能会保持在一个“健康”的范围内。政府管理部门不必担心越来越多的民营资本进入汽车业,赚不到钱它自然就会退出。调控汽车行业产能过剩现象,也应用好市场这只“看得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不见的手”,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许多事实证明,政府管理部门直接运用行政手段处理问题,往往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不如让汽车市场规律充分发挥作用,优胜劣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