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银行业改革仍待攻坚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8日 21:34 经济观察报
本报评论员 李利明 日前,工行、中行、建行、交行这四家上市的国有控股银行相继公布了半年报,净利润增幅少则30%以上,多则60%以上,盈利水平不在花旗、汇丰等国际大银行之下。这样的业绩也带动了四家银行的股价连续走高,其中工行更是一度成为全球市值第一银行——这些国有控股银行的估值水平都大大超过了花旗、汇丰等国际大银行。 虽然国有银行的盈利水平和估值水平如此之高,但是,这显然并不能证明国有银行的改革已经万事大吉。我们注意到,前几天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三次集体学习,内容就是世界金融形势和深化中国金融体制改革。胡锦涛强调,要充分认识做好金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入研究金融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其中,继续推进银行业改革被放在重要位置。 应该说,四家国有银行成功地股改上市,是本届政府最重要的成绩之一。对于国有银行改革的成绩,央行日前发布的 《坚定不移地深化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给出了权威性的总结:一是服务国民经济、服务社会的效率和能力不断增强;二是公司治理架构不断规范;三是内控机制和管理能力不断增强;四是与战略投资者的业务和技术合作计划正在落实;五是发行和上市工作基本完成,市场约束和促进作用不断加强;六是财务状况根本好转。 那么,作为银行业主体的这四家国有控股银行,在完成了股改上市进而取得这若干成绩之后,改革重点应该放在哪些方面?面对不俗的业绩,国内的金融界人士多认为,国有银行进一步改革的重点在强化风险管理、业务创新和推进综合经营等微观层面。然而我们认为,恰恰相反,这些都不是下一步国有银行改革的核心。 国有银行的改革,应该进一步在完善公司治理、人力资源改革、深化与境外战略投资者合作等已经取得一定成绩的领域深入推进。因为这些方面的改革是国有银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基础,面对未来的银行业国际竞争,依靠已经取得的成绩还不够。 不足有很多,比如单从国有控股银行内部看,就还有公司治理尚不完善,内控机制仍不健全,基础管理比较薄弱,风险管理和控制能力有待提高,分支机构和基层网点改革还需深入,金融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等等问题。但概括而言,尤应重视的有三个方面: 其一,虽然国有控股银行已经建立起现代银行公司治理架构,但是众多问题仍然有待明确和解决,比如:谁来决定银行的重大事项,特别是人事安排?作为党委书记的董事长与作为副书记的行长之间的关系,与股改前的行长与常务副行长的关系有何实质差别?来自欧洲大陆法系的监事会和来自英美普通法系的独立董事如何界定权限和分工?如果这些问题不解决,国有银行的公司治理将难以完善,“三会一层”的有效制衡机制将难以建立。 其二,在国有控股银行,人事改革一直难以推进。在副行长以上都是“中管干部”的情况下,能否以市场化的条件吸引众多具有国际水平的人才加盟,而不仅仅是一两个全球招聘的“样板”?虽然股改之后国有银行上下的待遇普遍提高,但是并未看到股份制银行的精英投奔国有银行,相反倒是很多国有银行人才投奔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这足以证明国有银行还不具备对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显然,在明确银行业竞争的核心是高级人才的竞争之后,股权激励等众多激励机制应该尽快考虑推出。 其三,四家银行都引进了境外战略投资者,并获得了一些技术援助。我们发现,目前多数援助还停留在引进某些技术和产品方面,真正涉及到国有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合作很少。我们认为,这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国有银行业绩的良好表现让很多人觉得战略投资的意义和帮助不大,另一个是国有银行并不清楚自己最需要从战略投资者那里得到什么样的帮助。在我们看来,既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国际一流银行的差距,又明白自己最需要得到什么,才能从引进战略投资中提升自己。 能抓住这三个方面,就抓住了国有银行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所在。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