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跨国公司如何挽救正在失去的尊敬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3日 02:51 第一财经日报

  在华的跨国公司正渐渐失去往日受到的尊敬。

  最近两个有关跨国公司的报道值得关注。一是90家跨国公司上了环保“黑名单”,二是德国名企西门子公司中国业务也可能出现涉嫌行贿的丑闻。在跨国公司们名声下滑的背景下,这两起事件,多少有些火上加油的意味。

  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此前有个研究,探讨的正是跨国公司缘何失去尊敬。研究者们认为,跨国公司常犯8种本地化错误:如执行双重标准、不了解也不尊重当地法律、歪曲或篡改法规、毁灭品牌的并购、在

知识产权上采取咄咄逼人的策略、管理迟钝、带走所有利润,以及将中国当作实验室等。这些总结,很有道理,指出了许多在华跨国公司的问题症结。

  现在看来,在跨国公司的“本地化错误”中,还得加上其对环保的降低要求,以及对于“潜规则”文化的过于本土化理解甚至行动,最终可能导致卷入腐败丑闻。而这些错误或者可能的违法行为,发生的背景却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节能减排”、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发展,以及大力推进反腐败行动、整顿吏治的举动一再高潮不断。如此环境之下,一些跨国公司依然逆道而行,可谓明知故犯了。

  30年前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给境外商业机构打开了一扇未知的,但也充满了诱惑的市场大门。随着国际社会对中国市场认识的逐步加深,跨国公司来华的步伐也在加快,力度加大。这当然与进入中国内地FDI的巨量增长是相吻合的。引进FDI数量的巨大,成为判断

中国经济持续向好的重要符号之一。

  跨国公司来到中国,也曾有过一个光荣与骄傲的阶段。这不仅因为其优质的产品曾远超中国同行的成果,也因为跨国公司携带资本到来的同时,还带来了管理、技术、理念等一些新东西——这些在资本之外的“软性”元素,曾深刻地影响了转型中的中国。先进的技术、全球化的视野、完善的制度设计以及开拓中国市场的豪情等,注定成就了跨国公司在一个时期的辉煌。跨国公司不仅在中国收获了丰厚的利润,也收获了一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民众的尊重。

  如今,这一切发生了变化。促成变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因为距离感的消失,国人眼界更开阔,跨国公司失去了神秘感,也因为中国同行许多领域中的产品质量已渐渐追上甚至超过跨国公司的水准;既因为开放进入新阶段,中国在总结跨国公司过往的贡献时,开始审视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中是否享受了“超国民待遇”,也因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诸多表现并不完美,很多时候出现了许多“本地化错误”。从根本上说,这些“本地化错误”是导致跨国公司失去尊敬的最本质因素——即便不是致命的,也是极具伤害力的。

  许多人把导致跨国公司“本地化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归结为中国市场的土壤因素,是为“橘逾淮为枳”。这其实并不公平。无可否认,转型中国的市场经济制度还待完善,法律环境并不尽如人意。在一些地方,在一些时候,“潜规则”的力量还很强大并且盛行。这样的情形,正是转型市场经济体的重要表征。但若跨国公司到了中国市场,非要寻找“坏的市场经济”之处“入乡随俗”,就不仅仅要找环境的外因,也要找找跨国企业的内因了。

  就拿西门子来说,这家在德国也算是很有历史的老牌企业,最近的行贿丑闻在蔓延——除在德国本土外,还在美国、

意大利、希腊、瑞士、奥地利等数个国家接受调查。现在,涉嫌行贿的部门又延伸到西门子中国业务机构。我们很难说,上述涉及到的诸多国家谁究竟是“淮”,谁又“非淮”?

  那些上了污染“黑名单”的跨国公司更是难有推托之辞。众所周知,中国环保部门最近几年来一直在刮“环保风暴”,“风暴”所到之处,成效还是明显的。在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中国政府显然已经清醒认识到,必须厘清其中边界所在。一些国内企业,为一己利润计,不顾环保大局,成为“坏”典型。而数量众多的跨国公司却不对接其在国外一些地方严格环保措施,不仅背离中国环保政策,也与一个跨国公司应有的责任和尊严远不符合。

  昔日的光荣,可供跨国公司在今天依旧沐浴余晖;而若今日堕落,透支的却是长久的将来。要想保有尊严,跨国公司还要从如此之多的“本地化错误”中开始反思,从企业责任、社会伦理等普世的价值中寻找真谛。

    欢迎订阅《第一财经日报》!
    订阅电话:010-58685866(北京),021-52132511(上海),020-83731031(广州)
    各地邮局订阅电话:11185 邮发代号:3-21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