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治理药价虚高岂能一降了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4日 09:55 人民网—江南时报

  民意焦点<<<

  5月9日,国家发改委对外辟谣,表示“药品‘大降价’时代终结”的说法不准确,药价还将延续按种类分批调整的方式进行。然而,药品“大降价”时代终结的谣言也引出了“药价频频降,百姓没感觉”的议论。网民认为,仅靠限制药价不能根治药价虚高问题;医药管理缺乏统一的协调机制,对药价虚高的监管,往往是“按下葫芦起来瓢”,破除“以药养医”才能标本兼治。

  网络民意<<<

  网友:发改委也是有心无力,因为医药企业采取“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方法。对降价药,厂家不再生产,而是改头换面,重新高价上市。老百姓将这种行为形象地称作“降价死”。

  网友:一次次地重复“忸怩作态”般的降价使原本满怀期待的消费者望而生叹。

药品降价已经沦为一场无人喝彩的游戏,而折射出的医药改革中的缺陷值得相关部门认真反思。

  网友:没有统一的规划,全国一盘棋的考量,仅靠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有限动作,不过是拆了东墙补西墙而已。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孤立地发挥作用。近年来,相关部门出台了不少医改政策,但由于没有配套措施,没有从医药企业、经销商、医院、患者等利益主体整体考虑,一些“看起来很美”的政策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网友:不从

医疗体制上深挖根源,单纯的降价可能会恶化制药企业的生存环境,既不利于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医疗体制的改革。过度压缩流通环节的利润,将使医药企业的研发工作无法顺利开展。新产品技术含量不高,市场适应性也将大受影响。

  网友:医药企业、经销商、医院怎会心甘情愿让利润节节“缩水”?不是改药名、改包装,大玩“新瓶装旧酒”的把戏;就是改剂型、改规格来规避“僵化条文”;实在没办法干脆停产。结果是所谓的“新药”往往是药效不涨,价格涨,百姓的医疗负担并未减轻。

  网友:看病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仅靠限制

药价还远远不够。除了药品价格因素外,医疗的每个环节都需要价格规范和监督。如床位费、检查费、麻醉手术费等,猫腻太多,医院随意加价,重复计费的问题十分严重。

  网友:医院是近些年医药体制的既得利益者,即便医药行业亏损,医院仍然仰仗“以药养医”坐收丰厚利润。如果不从改革“以药养医”的体制下手,再降100次价,高药价的问题依然无法标本兼治。

  网友:解决药价虚高问题不但要“开源”,更要“节流”。多数药品在流通过程中,流通环节、中间商过多,造成交易费用增加。还要加强监管,取消不合理的药品回扣。减少药品供给的中间环节,才能降低销售环节的成本。

  网友:如果发改委下达降价令后,药监部门能严控新药审批,物价部门能先挤水分,监督部门能加强监督,违规者在经济上加以重罚,就不愁降价令没有“杀伤力”。国家发改委单枪匹马当然没法把药价降下来,更何况那些不执行降价令的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店,并没有受到严厉处罚,也进一步削弱了降价令的“杀伤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