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专利保护打不得擦边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9日 01:13 中国经济周刊
★文/于灵 2006年底,正值中国加入世贸五周年。中国企业在国际化道路上日新月异的同时,也开始遭遇更密集的跨国专利诉讼。仅在美国,诉讼就涉及了中国汽车业、家居业、IT业等许多领域。这些诉讼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是美国MP3厂商SigmaTel诉珠海炬力侵犯知识产权,二是爱普生和惠普分别对几家中国打印机耗材生产企业提起著名的“337”调查。 目前,珠海炬力一案情况已经明了,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做出最终裁决,判定珠海炬力侵权成立,相关产品禁止进入美国市场,并支付100万美元的赔偿费用。 在打印机耗材领域,虽然日前一些中国企业已经与国际品牌达成和解,承诺不再侵犯对方的知识产权,但是,国内的一些耗材厂商似乎仍不以为然,认为那不过是跨国企业挥舞的“专利大棒”,企业应该“奋起反击”。 英国工业联合会(CBI)调查显示:中国内地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全球打印机耗材的主要生产基地。目前,全球90%以上的色带、20%的喷墨盒和11%的激光鼓粉盒组件均在中国制造。 然而,尽管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国大陆通用耗材生产企业已多达300家,但真正树立起自主品牌的企业可谓寥寥无几,其根本原因,就是因为新生的耗材市场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足,导致了假冒耗材的猖獗和泛滥。 业内流传一组数据:2005年,假冒喷墨打印机耗材居然占到整个耗材市场的30%,而其利润率超过500%。假冒耗材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打印机的使用寿命和打印品质,造成的环境污染触目惊心,并带累整个市场卷入“价格战”的泥潭,最终使得民族耗材产业举步维艰。 业内人士分析说,这反映了目前国内一些中小企业缺少战略眼光的现状,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存有“擦边球”心理,具体表现就是研发投入不足,甚至没有投入,采取对国际品牌专利的仿冒,以简单的低价策略竞争市场。大打价格战的结果是国产厂商利润降低和发展后劲乏力,限制了进一步研发投入的财力和能力,形成恶性循环。 上世纪70年代末,当日本产品席卷全球时,日本企业也遭到了来自欧美老牌跨国企业大范围的专利诉讼,并为此付出惨重代价。如美国企业在电子、电器技术方面先后把雅马哈等20多家日本企业送上了法庭;住友电工向美国Corning公司支付了2500万美元;日本美能达向美国Honeywell公司赔偿1.3亿美元;而美国TI公司更是迫使富士通等数十家日本公司支付了数亿美金的巨额赔偿。 跨国公司的经验教训表明,只有不断大力投入基础性研究和自主研发领域,才能确立全球领先优势。而这一注重创新的发展历程,也必将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必经之路。 可喜的是,民族企业正在觉醒。珠海炬力的老总在败诉之时坦诚地告诉媒体:“100万美元买了一条红线,我们觉得值”!展现了中国企业尊重国际竞争规则的理性思考。 另据报道,在经合组织(OECD)新近公布的一份报告中显示,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报告指出,在过去的一年中,中国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幅超过20%,预计今年全年将达到1360亿美元,高于日本的1300亿美元。这一数据,反映了更多企业在痛定思痛之后的坚决行动,也是“中国创造”的希望所在。 (作者为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