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外商独资化 市场换技术更加渺茫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4日 04:23 第一财经日报
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陆燕荪:外商独资化,市场换技术更加渺茫 隆学武 “我敢这么说,机械制造行业不成功的合资起码要占30%~40%。有一个资料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全国目前48万家合资企业,一年的亏损额达1200亿元人民币。在相当一部分的合资企业里,故意把账做亏损,但是隐藏的利润全部揣到总部的腰包里去了。”一位与会专家说 “外商独资化,使市场换技术更加渺茫。”原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现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特别顾问陆燕荪神情颇为激动。 在2005年8月下旬,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办公楼3楼的会议室里气氛颇为热烈。参加会议的九位同志,大多已是两鬓斑白,并且清一色与装备工业有着深厚的渊源。他们中有的人曾担任过原国家机械工业部的部长、副部长等要职,有的现在仍然以联合会副会长、秘书长、主任以及协会理事长的身份在行业从事管理工作。 在这次座谈会结束后,陆燕荪就急迫而坚定地说出了以上观点。 他解释说:“2003年我国新设立的外商独资企业是26943家,占三资企业的65.59%,2004年1~11月,外商独资企业是27746家,约占总数的70%,外商独资企业呈逐步增加趋势。合资企业的外商独资化趋势有一定的必然性,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过去,我国利用外资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以市场换技术,主要是想通过与外商合资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在合资情况下,这一目标没有充分实现。外商独资化以后,将使这一目标的实现更加渺茫。另外,独资容易形成垄断,影响民族产业的发展,这一点在我国当前仍不具备竞争实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当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例如,我们希望得到的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的提升,也没有因为实施合资而大量和有效地获得。相反,合资失败的企业为数不少。“我敢这么说,机械制造行业不成功的合资起码要占30%~40%。有一个资料不知道你们看过没有,全国目前48万家合资企业,一年的亏损额达1200亿元人民币。在相当一部分的合资企业里,故意把账做亏损,但是隐藏的利润全部揣到总部的腰包里去了。”一位与会专家说。 在记者去过的一些合资企业中,账面上能够赢利的占少数。跨国公司往往利用中国的一些企业尤其是地方官员吸引外资的强烈愿望,在进行合资谈判的过程中,提出了种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使得跨国公司在合资企业里稳固地获取隐藏的利润。 比如一家日本跨国公司,在合资之初就提出零部件全部从日本进口。同时,他们要求合资企业要向跨国公司派出的技术人员支付高额的薪酬。仅此两项,就使这家合资公司在7年时间里,账面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实际上企业获得的利润都从暗地里流走了。 再比如,为了得到一家合资企业,跨国公司在与中国企业进行合资以后,就采取让其一直陷入亏损的办法,直到将合资企业的中方拖垮,中方愿意将整个企业拱手相让,合资企业变成了独资企业。 西北轴承厂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典型例子。这家企业在拿出铁路轴承这一块优质资产和德国某公司合资后,一步一步地失去控制权,最后不但丢掉了合资公司,而且丢掉了有竞争力的高端主导产品的市场和制造资质。 有专门研究跨国公司战略的专家告诉记者,除了限制性条款、拖垮蚕食的策略,跨国公司的招数还有很多。事实上,他们凭借自身的优势,一直坚持强势思维,执意谋取单赢,而不是双赢或多赢。 自然,在这样的境况下,希望通过合资便捷地获得技术,或者提升企业管理等其他诉求,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已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关专家认为,在新的时期,随着我国经济总量在世界上分量的增加,国际同行、跨国公司对我国企业戒备之心远远大于上世纪,他们现在不愿意向我们转让技术,迫于某些压力,才像挤牙膏似地向我们转让一些技术,像过去许可证贸易那样引进技术很难。这就告诉我们,下一步的发展必须高度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要不就走不出一条真正的振兴之路来。 现阶段我们尚没能统计有多少装备制造业的行业龙头已经被跨国公司收购或兼并,有多少行业已经被跨国公司控制。但一个明白的事实是:这种现象正在持续发生且愈演愈烈!与此相对应的最新资料显示,目前我国100%的光纤制造设备,80%以上的集成电路制造装备和石油化工装备,70%的轿车制造、数控机床、纺织机械设备都被进口产品或国外品牌所占领。 (文章节选自《振兴中国装备制造业系列丛书第三卷-合资变局》 由本报实习生周亦楣整理)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